【读后感】《蛛丝马迹:犯罪现场专家讲述的故事》

标签:
营销罪案犯罪现场调查原创趣味 |
分类: 夫妻书评 |
我一直喜欢说:营销人需要涉猎广泛,这样才可能在面对客户的时候总能做到“你有来言我有去语”,而且知识面的宽度也可以帮助我们在策划的时候不拘一格,想到更多的可能性。
《蛛丝马迹》本来是一本有许许多多的犯罪现场专家们提供内容,作者整理编辑的“文集”,但是在带着猎奇的心理看完这本书的同时,我觉得我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和营销相关的东西。
首先,作者在书中总是提到《犯罪现场调查》。在整本书中,经常可以看到作者拿侦破案件的实际情况和电影、电视剧对比,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营销策略。毕竟像《犯罪现场调查》这样的电视剧是有着很广泛的受众群体的,拿来和这本书作比较,在营销上多了许多卖点。
其次,这本书中多次提到了换位思考的心理学概念。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了资深探员在教导新人的时候总是会说“像罪犯一样思考”,这种替代式的思考模型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的营销学,我们未必是营销专家,但我们一定是专业资深的消费者,正确地进行心理替代,会让我们的市场策划更加有针对性、更高效。
再次,我非常支持书中“不能过分依赖电脑”的概念。在进行证据分析的时候,采用高科技的手段确实会更有效一些,但是在进行犯罪现场调查的时候,电脑不会告诉你太多的事情,你必须亲自画方格,亲自去找每一个小线索。电脑只能帮助你统计、分析发生了的事情,并无法真正帮你预见未来,在穷举之外,人脑要领先电脑不知道多少……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一直在注意着一个细节——幽默。想让人们有耐心地看完一本书,幽默绝对是最好的保证。只有有趣的事情,我们才会坚持着把它做完,这就是真理!
顺便分享一个学会的知识:当你走进一个犯罪现场,看到一个脑浆迸裂的尸体,在他的脑袋上有明显的钝物击打的凹痕,而在尸体旁边就放着一根和凹痕吻合的球棒,球棒的上端沾满了鲜血混合物,而握柄的部分则相对干净,如果是你,你应当如何拿起这根球棒。如果你必须选择拿起球棒的一端,选择沾满鲜血的部分更好还是选择握柄的一端更好?书中告诉我们如果必须选择,只好选择沾满鲜血的一端,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触及了鲜血(当然要带手套等防护用具),对现场造成的破坏也是有限的,因为如此用力的击打,在握柄的一端很可能会因为摩擦留下攻击者的皮屑,而这是DNA的绝佳证据。——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如果必须做出选择,也是要戴上手套去拿球棒握柄的部分……
我相信每一本书都会带给我们有用的东西,只是很多时候直到用到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
前一篇:【夫妻影评】《消失的凶手》
后一篇:【夫妻影评】《澳门风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