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书三百】《013 创新者的窘境》

(2016-05-01 13:39:49)
标签:

创新者的窘境

硬盘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社会

科技

分类: 夫妻书评
【2016书三百】《013 <wbr>创新者的窘境》


  看完这本书的第一个感觉是莫名其妙。在查阅这本书出版的相关资料的时候觉得更加莫名其妙——我搞不懂为什么要在2010年出版这本书的中文版,因为在我看来,这本书对于今天的世界已经没有什么指导意义了。

  我本来想看的书是《创新者的解答》,发现书的作者曾经写过一本《创新者的窘境》,心里想着总要按顺序来吧,后来在看过《创新者的窘境》之后,决定《创新者的解答》也不看了。

  我看到《创新者的窘境》英文版的出版年份是1997年,在我看来,这本书如果在当时,也许还有一些可看性。但是在认真看过书中的内容之后,还是觉得很莫名其妙。1996年我大学实习的时候在中关村打工了一年的时间,而从2000年开始我一直在一本硬件类IT杂志《电脑采购/PCShopper》工作,对于IT硬件的发展史、或者是对于硬盘的企业发展史有着一定的了解,但即便是这样,我依旧不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是个怎样的概念?作者认为果蝇的生命周期短,所以用来研究生物构造比较适宜,但是他选择硬盘这种产品,即使在他的资料论述中也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周期,而这样的周期算短吗?

  科技的发展导致越靠后的年代产品更新换代的频次越快,我想这点是作者没有预料到的,但这并不应该成为一位真正的学者写出看上去并不那么科学的研究的理由吧。

  也许是我太苛刻了,也许这本书并不是写给我这种人看的,但是从头到尾,我并没有从这本书中看出对目前的市场有帮助的“创新”的理念或者价值。会不会是20年前的“创新”和现在的“创新”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呢?

  在这个千奇百怪的世界,千变万化的市场当中,到底怎样我们应当怎样去看待每一个个案呢?

  说到对这本书的不喜欢,多半是因为我本人觉得那些纯粹的过去的总结分析是毫无意义的:按照过往的成功模式去操作,现在的我们不一定成功;而按照过往的失败模式去操作,现在的我们却也不一定失败——时间的变化导致了信息、技术、思维、工具……所有的变化——在我看来,已经发生的案例只能代表它在属于它的时间、空间中的存在,我们要学习的,也只是那个年代的决策者们选择判断的方法论,而不是具体的执行。

  我想,估计这本书的书名中包含了“创新”的概念,所以才会被书商们如获至宝的在中国倡导“创新”的年代引进到国内,但是,这本书对于我们现在的创新真的不具有指导意义……,也许是我的智商还不够高吧,也许有许多更有想法的人能够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欢迎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