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书三百】 003 《融合时代》

(2016-01-03 16:01:10)
标签:

融合时代

社会学

互联网

经济

未来

分类: 夫妻书评
【2016书三百】 <wbr>003 <wbr>《融合时代》


  通常,我很少会说一本书写的不好,因为不好看的书我通常不会看完,而不看完的书我也不会写读后感,而这本《融合时代》虽然写的很不怎么样,但是我看完了,也准备写一些关于我读这本书想到的东西。

  我说《融合时代》写的不好看,并不是说这本书假大空,相反,这本书里列举了很多很详实的资料和数据。《融合时代》的不好看,其实是不适合我读,同时我也不知道这本书适合谁读。

  如果这本书著于200X年,我会觉得书写的很有见地,当然数据就不会有那么多了,但是这本书写于2013年,这就显得书中的观点和结论显得很合理,合理地有些像废话——概括起来,这本出版于2013年的书就是要说明: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这个结论是对的,但是在那么多的学者写过那么多的著作之后,再来重复这一观点,实在是显得有些多余了。我要强调的是,书中作者们并没有提出任何前人没有提到的过的观点和结论。

  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觉得像《融合时代》这种过分强调夸大互联网对社会作用力的著作是有缺陷的,毕竟我们没法在互联网上种出可以果腹的粮食,没法像发送电子邮件那样把我们发到国外去旅游,客观地讲,互联网在媒体形态方面确实是有价值的,但是其本身并没有从质的角度改变媒体的属性,没有改变所属服务行业的根本。

  所以,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是在学习什么先进的知识或者理念,而是在反其道而思考,所谓的“融合时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时代,需要融合的到底是什么?这种思考其实能帮助我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一个由筛选的总结。

  从引发思考的角度来看,《融合时代》对我来说又是一本好书,因为有些书我看过了就是看过了,而这本书能在看过之后引起我还花了很多碎片时间去构造自己心中的“融合时代”,于是我也不奇怪为什么我能把这本我认为“不好看”的书读完了。

  不过,说实话,虽然这本书可以引发我的思考,但是让我更进一步坚定了一点:目前,中国学者在社会学、未来学等领域的见地实在是落后太多,而这些学者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反而把自己“可以教育更落后的人”当成了骄傲的资本。中国想要进步、发展,想要真正的领先于全球,要做到的不是拾人牙慧,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去发现、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

  在《融合时代》的后面篇幅中特别提到了创新,但是,怎样才是真的创新呢?书中有很多案例,仔细想想不难发现,作者们所用的案例都是成功者的案例,那些同样努力过的失败者的案例难道不应当拿来分析吗?当年的开心网和Facebook难道不应当对比一下吗?我一直觉得一味地总结成功者的案例是毫无意义的,这就好像我们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再说秦朝的建立是“必然发生”的一样——这种总结式的论述总会找到无数的论据来支撑,我真的不认为这能引发人们的创新思考。

  创新二字,有“创”有“新”,无论是“创”还是“新”,都需要在了解“旧”的基础上做出、做到前人没有做到过的,而这些,仅靠总结是不可能完成的。

  我一直认为开卷有益,每本书都有它的价值,所以,能让我批评的一本书,是失败的,但是,能让我在批评的过程中想了这么,想了这么久,也许这就是“作者的本意”,这么说来,这本书又是“成功”的,我矛盾着,准备开始阅读下一本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