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读一书,第三十七本:《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 Different: Escaping the Competi

(2015-06-28 09:09:24)
标签:

营销

差异化

创新

市场

原创

分类: 夫妻书评
日读一书,第三十七本:《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 <wbr>Different: <wbr>Escaping <wbr>the <wbr>Competi


  这本书的中文名字很烂,让我完全看不出主题是什么,不过在仔细认真地读过之后,不用看英文书名,我也可以清楚地知道作者的主旨是讲述差异化竞争。


  像《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这种随笔式的营销类书籍并不多见,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作者扬米·穆恩并不是想写一本教材,整本书,让我看到的是一个对于市场营销有过研究的人的感悟。


  书中所提到的“差异化”让我想到了如今的网络对现实的影响,事实上,我认为所谓的“差异化”和“大数据”在现在的市场营销领域已经成为了一对“悖论兄弟”。“大数据”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讨好”更多的更准确的消费者,而“差异化”则是在告诉我们要努力地做好“自己”。


  本来,做好自己的产皮与服务,之后再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寻找精确目标受众是不矛盾的,但是现在情形显然不是这样。而我认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所有的企业关心的不是自身产品或服务的“大数据”,而是同行业企业或竞品的“大数据”。


  拿一家卖儿童服装电商来举例,如果应用“后台大数据”的概念,每一个商家都会去调研“童装、儿童服装,服装,儿童……”等关键字的状况,并依据这些关键字去“制定”广告购买或者有针对性的营销,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发现营销中很有必要的一个环节消失了——品牌呢?个性呢?企业呢?或者说,难道所有的品牌,所有的产品都会用相同的方法获得成功吗?


  从商品地球的角度来看,全世界似乎进入了一种“投机”模式,所有的商人关心的都是“市场热点”而并非自申请企业的建设与成长。这种感觉很像最近的股民——在完全不了解股票、金融、经济的情况下,只是看到别人赚钱了就开户、入场——其实被套的永远是这些人的钱。


  说的传统文化一些,儒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每一家企业而言,提高自身素质、建设基本架构、实施合理战略、完成市场竞争也应当是同样的步骤,没有修齐,何来治平?


  书中还谈到了一点关于差异化竞争的有趣的地方,就是那所弗罗林老人的新居——对于一个缺乏安全感、但又必须要搬家的老人家来说,对她而言的创新就是新居的一切都和旧房子里一样,让老人住进来之后没有丝毫的陌生感。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竞争对手都在变化的时候,我们不变,有时候可能在外部看起来是最大的变化……,我知道有些拗口,但是我真的是这么觉得的。


  对了,这本书里还着重地讲了一下调研的“无用性”,这同样是对“大数据”的一种辩证否定的态度,我觉得很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