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的角度看职业足球与中超联赛
标签:
市场营销营销悖论职业足球经营产业发展 |
分类: 营销杂谈 |
首先,我得说明我并不是一个关心中国足球的球迷,可能年少轻狂的时候喜欢过足球,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也不踢了。而本文想说的,依旧是关于营销的话题。
随着中国国家队在卡马乔的率领下热身赛主场1比5负于泰国队,对于中国足球的讨论又一次热闹了起来,积极一些的会讨论中国足球的发展方向和办法,消极一些的则在用着各种方法攻击着这支中国男足的教练、球员,甚至是一些足球圈的媒体人。谁对谁错我评判不了,但是一些有意思的言论还是可以帮助我们去学习营销的。
很多球迷把中国男足国家队的低劣表现和足球人口关联起来,我个人是赞同这种观点的,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领域都是符合金字塔规律的,可选材的范围最大,金字塔的底座就越大,那么升到金字塔顶部的就越是精英。于是,很多人又谈到了中国足球是和中国足球联赛分不开的,是和职业足球有关系的,所以,表现好的职业足球队是可以带动中国足球群众基础的,是可以推动中国足球整体发展的……,所以中超联赛的球队在亚冠里表现的好,中超比赛踢得好,吸引的观众多,就会有更多的人来看球,就会有更多的人来踢球……
巴西、西班牙、德国、意大利、法国、英格兰……职业足球的发展带动了国家或地区的足球的整体发展这是不容质疑的,中国足球足球学习职业足球也是没有什么错误的,但是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一个与营销最有关的概念——定位——却被完全地边缘化了。
什么是职业足球?——不是球员的工资有多高,不是一支球队能聘请几个外援,不是你请什么样的教练,也不是球迷有多少——职业足球的含义应当是:喜欢踢球的人可以把踢足球作为自己的职业,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表现从企业(足球俱乐部)获得相应的回报。
有人抱怨踢球的孩子在变少是因为国家队表现差,大家失去了热情了,有人抱怨踢球的人口在变小是因为球场越来越少……,其实这些都不是职业足球连接最紧密的话题,没有更多的家长让孩子选择踢足球,是因为他们无法确定足球是否可以成为孩子们长大之后所可以选择的职业。
如果职业足球运动员可以像工程师、公司白领、大厨……等同样可以选择的概念的话,那么职业足球的定义与定位才存在,试图选择踢球作为职业的人才会多起来。
有人认为是中国足球(假赌黑)的环境导致了足球人口的减少,但是只有足球是这样吗?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高考有那么多被公开了的作弊方式、大学校园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什么家长还要送孩子去读大学呢?理由就是上大学可以对孩子的职业生涯有帮助,足球呢?
每个足球俱乐部都是一个企业,在球迷们关注足球队成绩的时候,从事足球行业工作的人则应该关心更多的是俱乐部作为一个企业的运营状况。
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举办了也有十几二十年了,有哪家俱乐部是赢利的吗?作为一个企业,特别是连年亏损的企业,由连年亏损的企业组成的连年亏损的行业,你能指望有很多人愿意在这种氛围里来打工吗?
所以说,目前的目前的职业足球与中超联赛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悖论,从表象上来,它很热闹,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其实中国的职业足球和球员的职业选择并没有产生良性的关系。
作为一个企业而言,当你是赚钱而且可以赚很多钱的时候,你才有能力支付高额的工资,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所有企业成功的必经之路,纯粹的烧钱而不去按照企业规律来经营,哈,网络界烧钱够多了吧,如今成功存活下来的网站又有几家呢?他们是在继续烧钱还是在赢利呢?
如果是你,你愿意去一个年年亏损,要靠股东垫资的公司上班吗?你会把去这种公司上班作为你的下一代的培养方向吗?每年都有很多孩子会选择职业方向:计算机、金融、财务、营销、公务员,为什么,因为兴趣吗?还是因为这些行业领域有很多很能赚钱的大企业?
中国足球要怎么发展,我说不明白,但是中国职业足球想要发展,就必须让人们看到去这个产业工作的希望。切尔西也烧钱,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它的经营团队在营销领域,在经营方面的表现,经济环境健康的企业才能吸引人才。
我们生活在这个宇宙里,就必须受一些规则的约束,有些规则是看得见的,有些是看不见的,但是看不见并不表示规则不存在。大连实德退出中超联赛,让很多球员失去了工作机会。而职业篮球界的山西队的老板王兴江在经营球队上的坎坷会不会也成为一些职业足球俱乐部必然要经历的未来呢?
作为一个企业,如果大连实德是赢利的,如果山西中宇是赢利的,那么他们就没有可能因为股东不愿意继续出资而烦恼,自己就可以运转下去,但是,当他们自身无法赢利的时候,即使有球迷支持,即使有好的人才……,还有什么企业可谈,还有什么职业可言呢?
所有的营销都是要获得市场的,这是一个结果导向的原则,中国职业足球想要获得市场,所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好的成绩,在职业联赛以前,成绩好也会让更多的球迷支持啊!职业足球,必须得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选择足球成为职业。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
所以,那些正在拼命烧钱的中超、中甲俱乐部们,那些自以为很懂行的资深名记们,是不是可以跳出表象,探讨一些实际的东西呢?中国职业足球想要发展,是不是应该定位好自身,明确受众群体以及对受众群体的影响手段呢?
作为足球球员输出大国,在巴西海滩上、小巷里踢球的孩子们把踢球作为梦想,不是因为巴西的什么俱乐部烧了多少钱,不是因为地方政府又修了多少个足球场,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和很多人一样,在未来,他们有机会把踢球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
随着中国国家队在卡马乔的率领下热身赛主场1比5负于泰国队,对于中国足球的讨论又一次热闹了起来,积极一些的会讨论中国足球的发展方向和办法,消极一些的则在用着各种方法攻击着这支中国男足的教练、球员,甚至是一些足球圈的媒体人。谁对谁错我评判不了,但是一些有意思的言论还是可以帮助我们去学习营销的。
很多球迷把中国男足国家队的低劣表现和足球人口关联起来,我个人是赞同这种观点的,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领域都是符合金字塔规律的,可选材的范围最大,金字塔的底座就越大,那么升到金字塔顶部的就越是精英。于是,很多人又谈到了中国足球是和中国足球联赛分不开的,是和职业足球有关系的,所以,表现好的职业足球队是可以带动中国足球群众基础的,是可以推动中国足球整体发展的……,所以中超联赛的球队在亚冠里表现的好,中超比赛踢得好,吸引的观众多,就会有更多的人来看球,就会有更多的人来踢球……
巴西、西班牙、德国、意大利、法国、英格兰……职业足球的发展带动了国家或地区的足球的整体发展这是不容质疑的,中国足球足球学习职业足球也是没有什么错误的,但是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一个与营销最有关的概念——定位——却被完全地边缘化了。
什么是职业足球?——不是球员的工资有多高,不是一支球队能聘请几个外援,不是你请什么样的教练,也不是球迷有多少——职业足球的含义应当是:喜欢踢球的人可以把踢足球作为自己的职业,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表现从企业(足球俱乐部)获得相应的回报。
有人抱怨踢球的孩子在变少是因为国家队表现差,大家失去了热情了,有人抱怨踢球的人口在变小是因为球场越来越少……,其实这些都不是职业足球连接最紧密的话题,没有更多的家长让孩子选择踢足球,是因为他们无法确定足球是否可以成为孩子们长大之后所可以选择的职业。
如果职业足球运动员可以像工程师、公司白领、大厨……等同样可以选择的概念的话,那么职业足球的定义与定位才存在,试图选择踢球作为职业的人才会多起来。
有人认为是中国足球(假赌黑)的环境导致了足球人口的减少,但是只有足球是这样吗?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高考有那么多被公开了的作弊方式、大学校园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什么家长还要送孩子去读大学呢?理由就是上大学可以对孩子的职业生涯有帮助,足球呢?
每个足球俱乐部都是一个企业,在球迷们关注足球队成绩的时候,从事足球行业工作的人则应该关心更多的是俱乐部作为一个企业的运营状况。
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举办了也有十几二十年了,有哪家俱乐部是赢利的吗?作为一个企业,特别是连年亏损的企业,由连年亏损的企业组成的连年亏损的行业,你能指望有很多人愿意在这种氛围里来打工吗?
所以说,目前的目前的职业足球与中超联赛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悖论,从表象上来,它很热闹,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其实中国的职业足球和球员的职业选择并没有产生良性的关系。
作为一个企业而言,当你是赚钱而且可以赚很多钱的时候,你才有能力支付高额的工资,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所有企业成功的必经之路,纯粹的烧钱而不去按照企业规律来经营,哈,网络界烧钱够多了吧,如今成功存活下来的网站又有几家呢?他们是在继续烧钱还是在赢利呢?
如果是你,你愿意去一个年年亏损,要靠股东垫资的公司上班吗?你会把去这种公司上班作为你的下一代的培养方向吗?每年都有很多孩子会选择职业方向:计算机、金融、财务、营销、公务员,为什么,因为兴趣吗?还是因为这些行业领域有很多很能赚钱的大企业?
中国足球要怎么发展,我说不明白,但是中国职业足球想要发展,就必须让人们看到去这个产业工作的希望。切尔西也烧钱,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它的经营团队在营销领域,在经营方面的表现,经济环境健康的企业才能吸引人才。
我们生活在这个宇宙里,就必须受一些规则的约束,有些规则是看得见的,有些是看不见的,但是看不见并不表示规则不存在。大连实德退出中超联赛,让很多球员失去了工作机会。而职业篮球界的山西队的老板王兴江在经营球队上的坎坷会不会也成为一些职业足球俱乐部必然要经历的未来呢?
作为一个企业,如果大连实德是赢利的,如果山西中宇是赢利的,那么他们就没有可能因为股东不愿意继续出资而烦恼,自己就可以运转下去,但是,当他们自身无法赢利的时候,即使有球迷支持,即使有好的人才……,还有什么企业可谈,还有什么职业可言呢?
所有的营销都是要获得市场的,这是一个结果导向的原则,中国职业足球想要获得市场,所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好的成绩,在职业联赛以前,成绩好也会让更多的球迷支持啊!职业足球,必须得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选择足球成为职业。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
所以,那些正在拼命烧钱的中超、中甲俱乐部们,那些自以为很懂行的资深名记们,是不是可以跳出表象,探讨一些实际的东西呢?中国职业足球想要发展,是不是应该定位好自身,明确受众群体以及对受众群体的影响手段呢?
作为足球球员输出大国,在巴西海滩上、小巷里踢球的孩子们把踢球作为梦想,不是因为巴西的什么俱乐部烧了多少钱,不是因为地方政府又修了多少个足球场,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和很多人一样,在未来,他们有机会把踢球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
前一篇:【夫妻书评】《物理与政治》
后一篇:【夫妻书评】《心理学的历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