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记》:校园文化的思想典藏(品书之五十)

(2010-11-12 23:48:54)
标签:

礼仪《礼记》

《学记》

校训

大学

中庸

文化

分类: 时评

            http://s14/middle/52159302g94fad35b589d&690

                              (图为中山大学校园一角)

 

   一部《礼记》,不仅使我国成为传统的礼仪之邦,更是奠定了国学丰厚的思想文化底蕴,因而“礼”也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古代,“礼”是融宗教信仰、社会规范、文化制度、行为方式甚至法度戒律于一体的文明范畴,从《周礼》、《仪礼》到《礼记》,其教化的目的都十分明确,是使“四海之类合敬同爱矣”。(《礼记·乐记》)

   从某种意义上说,《礼记》为我们指引“礼乐教化”的人文精神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互包容、共建和谐的精神,也是协和万邦、民族共存、文化交汇并形成统一的中华文化的动力。

    礼乐在于教化,而教化的实施则在于学校。孔子对礼乐的讲授、传播也正是通过教育的渠道,让国人将礼乐规范深植于民族的土壤。在《礼记》的49篇中,《大学》、《学记》、《乐记》、《中庸》以及《礼运》等篇目,十分精辟地规范以“学”达“礼貌”的基本准则,为历代学堂、私塾奉为经典而传承。即使在今天相当多的大、中学校园里,都直接从礼记中选用经典词汇和规章作为校训,它一方面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甚至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又以润物细无声的警示效果,嵌印在学子的脑海中,成为莘莘学子人生里程中的恒久动力。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校训完全取自《礼记》的大学就有6所,如: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源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东南大学的校训是:“止于至善”,源于《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湘潭大学的校训:“博学笃行、盛德日新”,分别取自于“礼器是大备,大备,盛德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黑龙江大学校训:“博学慎思、参天尽物”,其出处是《中庸》:“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香港大学校训:“明德格物”,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致知在格物”。香港城市大学校训:“敬业乐群”,直接取自《学记》“三年视敬业乐群”。

    此外,还有著名的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安徽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校训也取用了《礼记》中的六字、四字、二字,其中比较多的是“博学”、“笃行”、“明志”、“弘德”、“格物”等字眼,而各中学、中专甚至小学从《礼记》中挖掘字眼作为校训者更是不计其数,由此可以想象,《礼记》对于校园文化的影响是何其深远。笔者曾翻阅过唐代徐坚等人编著的《初学记》,其中的内容既涵盖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风雨雷电,又极大地丰富和推进了礼仪、礼乐、文史等方面的知识。

    当然,《礼记》的价值远远不止于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更多的则是贯穿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以及人生的各阶段,诸如,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等,需要我们更加深度地挖掘、更加广泛地传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