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走

(2021-08-06 14:16:29)
标签:

杂谈

分类: 上海日子
      这2天接连走了2位名人,一位学问大家,一位戏曲大家。都是90高龄。
报道很多,追忆居多,多说的是其过去,较少提及其临终前的日常。
学问大家的报道尚有“睡梦”中离去的描述,戏曲大学的报道则隐藏着“医院”中离去。

退休后新增了一个“恶兴趣”,那就“如何走”的问题,也看了不少相关书籍与文章。
其实不少人有此关注,前段时间里,琼瑶也曾著文有论。她大约是有资格的,毕竟其轰轰烈烈的爱情与其“如何走”观点在一般人看来是有些相悖的。
但我是认同她的,毕竟身受了才有资格,因为切肤才可信。

所以我更羡慕学问大家“走”的方式,这才是人生圆满与幸福。
这个观点在论及木心与张爱玲的“走”时已有表述,至此不变。

这些都是名人,很希望看到他们是如何处理“走”,可惜较少这样的记述。谢谢陈丹青、琼瑶等人的文字,只是很是残酷。所以更希望看到介绍“睡梦”中“走”的文字。
曾经与某人议论,希望参加到类似陶斯亮的活动中,可惜无门。某人说可以发起,但我只敢说是参与,发起是不能的,无论能力见识以及资源都不足矣。
最近看到泰康有做此类事,但案例不多,可见到的报道仅qlq的夫人一例。
很好的实践者,而不仅仅是呼吁。
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实践,这也是尊严的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