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医学馆
(2023-11-17 15:34:57)分类: 学习 |
日医学馆
日医学馆,是日本康养领域的杰出代表,创立于1968年,之后30年的主要业务是医疗辅助业务的人员培训(女性为主)和外部工作。1990年代后期进入到康养服务行业。2003年进入到幼儿保育院领域。2000年以后,康养板块不断扩大。目前,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老人护理,幼儿保育,家政服务等。
2012年,成立日医福利器具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开展业务。
自进入中国以来,这家日本行业龙头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却并不顺利,至2023年上半年,日医学馆在中国的经营实体已经全部注销,这意味着日医学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日医学馆全面退出中国,日本养老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的从业人员,大部分都很难满足日本养老服务的要求,同时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支付能力。
中日两国,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日本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均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而国内目前养老服务体系尚在建设中,在供给端,仍然未能很好解决,建立养老服务的资金难题,在日本,经过政府批准的养老服务企业,均能获得低息长期贷款,而国内目前养老服务企业想要获得贷款,难度比较大,并未建立为支持发展养老服务而与之相对应的金融服务政策。在需求端,日本介护保险,支付相关服务费用的比例为80%-90%,而国内的长期护理保险,尚处于试点阶段,替代率较低,差距较大。
既然国情存在较大的差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所处的阶段也不一样,文化、支付、需求等均不一样,那么,我们还能够学习日本的经验吗?日本老龄化走在中国前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建立了完善的体系,当然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但如何学习,怎么学习,才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思考和学习的重点。
日医学馆的收入来源,日医学馆在养老领域已经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在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的过程中,保险公司向养老公司(日医学馆)支付的90%服务费,其中50%来自介护险费,另50%来自税金,也即由政府负担的部分,构成了日医学馆养老服务的重要收入来源。此外,日医学馆的为老服务已经覆盖了老年人日常的医疗护理、长期照护、上门介护、家政服务等。
日医学馆在日本的收入来看,主要来源于介护保险费以及税金(政府负担部分),而这些支付渠道,在中国并不成熟,直接点说就是,日本的服务很好,但中国缺乏相对应的支付能力,而日医学馆提供的培训服务,据说7000元起,花7000元去学习如何护理老年人,这个在中国当前情况下,还比较难,虽然中国需要高品质的护理服务,但还没有做好支付与之相对应的费用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和资金准备。
日医学馆的业务构成
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公司已独具特色:主要围绕“介护+医疗+教育”三项事业为核心布局养老产业,并且开设不同的子公司来运营相应的业务,实现了从老年护理到生活照护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
(1)医疗支持:提供综合性医院、诊所、配药药房、医用器材消毒灭菌、药剂物品管理、药店管理经营咨询、照护产品、药品及福利器械的分销服务、诊断支援服务、医疗机构管理运营外包服务等。
(2)介护服务: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全方位的介护服务,包括收费养老院等居住型介护服务、上门介护等居家型介护服务、针对残疾人士的福利服务。同时,提供托幼服务及老年健康护理服务,包括熟食配送、生活支援用品、家政服务等。
(3)教育培训:提供护理人员培训及认证、保姆培训、医疗机构管理培训、医疗与介护技能讲座、日常生活支援讲座。同时,为应对全球老龄化日趋严峻的问题,通过开设“COCO塾”“Gaba”等语言学校,广泛展开符合现代需求的教育服务。日医学馆在日本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已成功培养超过100万名人才。
(4)其他业务:发展护理服务后,向其他养老服务子产业发展,日医学馆在日本还为高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所需要的各种福利器具和用品,包括护理床、拐杖等。护理产品的种类虽然繁多,但从业企业大都规模小、营业网点不大。为此,日医学馆采用了集中商品向日本全国的护理商店销售的策略。
前一篇:人体伟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后一篇:学习:大脑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