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工厂制造商的过去
(2022-11-08 16:10:10)分类: 学习 |
无工厂制造商的过去
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模式是存在的。
“全球价值链”就是,生产一个最终产品所经历的众多任务环节,是由不同国家来承担的,是一个全球参与的价值创造过程。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里,中国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出口奇迹”,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出口小国,成长为如今出口商品数量排名世界第一的国家。
主流的解释理论包括:中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的资源禀赋优势、中国政府促进出口的政策、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步等等。
毫无疑问,所有这些因素都帮助了中国转向开放型经济,大幅提高了中国出口的增长率。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看中国出口奇迹的更多侧面的话,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是难以用这些因素来解释的。比如,为什么中国在尚未完成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的时候,就能从长期以汽车和机械工业著称的德国手中,夺走世界最大出口国的头衔?为什么中国在很多技术还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却能成为世界第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为什么中国的GDP还不到全球GDP的15%,但是美国将近一半的贸易逆差源于中国?为什么中国向美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多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等等。
什么是全球价值链呢?举个例子。制造一辆汽车,要经历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零部件制造、产品组装、市场推广、批发零售等一系列任务环节,这就组成了一条价值链。而“全球价值链”,意思就是,这些任务环节,很多都是由不同国家来承担的,是一个全球参与的价值创造过程。
观察数据我们会发现,目前中国的出口产品,大多是沿着全球价值链制造和销售的。
到了2018年,制造品主导了中国的出口格局,占全部出口货物的93%左右。这是我国制造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水平不断升级的自然体现,
中国的制造业出口产品的重心,在从纺织品、服装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手机、电脑等技术密集型产品过渡。
三个溢出效应,帮“中国制造”的商品克服了进入国际市场的壁垒,让中国的出口遍布全球。
首先是品牌的溢出效应。
比如,2020年,在全球运动服饰(含运动鞋和运动服)市场中,耐克占了17.1%,阿迪达斯占了11.7%,二者合计占了将近30%的市场份额。
中国市场是全球价值链的一部分,国际市场上由品牌驱动的需求就会自动转化为对这些中国企业制造的产品的需求。这就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制造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推动了中国出口的显著增长。
第二渠道溢出效应。
外国品牌公司有成熟的批发和零售网络。只有通过这些网络,商品才可以接触到数十亿的海外消费者。很多中国企业在刚进入世界市场时,并不具备这样的渠道能力,要说服现有的经销商和零售商销售自己企业的产品,是很难的。而这些企业在加入全球价值链之后,就可以绕开在渠道能力方面的障碍了。
第三技术溢出效应。
从2012年开始,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已经成为全球贸易量最大的产品类别。凡是注重出口的国家,都要参与到这个新兴市场中,才能持续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跨国公司价值链在全球的扩张,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条进入高科技产品市场的捷径。我们知道,任何一种高技术产品,不仅需要核心技术部件,也需要低技术含量的标准零部件,以及劳动密集型服务。比如,智能手机不仅需要操作系统、CPU、内存芯片和摄像头传感器这些核心部件,也需要电池、天线这些标准部件,还有测试和组装等这些劳动服务。那么,中国企业通过承担标准部件生产,还有整机组装这些环节,就可以参与到高科技产品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即使没有独立生产这些产品的技术能力,它们也可以从这类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中获益。
前一篇:新商业笔记1
后一篇:数字孪生科学睡眠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