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会说话的非洲鼓

(2022-09-18 16:57:30)
分类: 学习
会说话的非洲鼓

在19世纪,一个名叫威廉·艾伦的海军上校在一次尼日尔河的探险中听到了一种非洲的鼓声。这种鼓声可以沿着河流,传出十几公里,一个村庄接一个村庄的传下去。只需要一个钟头,消息就可以传到一两百公里之外。在还没有接触到电话之前,非洲人不仅能够使用鼓声进行丰富、迅速、远距离的通信,还能用鼓声来进行祈祷、吟诗,甚至讲笑话。用现在的眼光看,这种非洲鼓就是当年、当地的“电话”。
那么这种“电话”传递的都是哪些信息呢?
威廉·艾伦通过研究发现:这种鼓声带有很强的规律性,而且又非常灵活。鼓声信号其实表示的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常见场景,和一些传统的、高度诗歌化的习惯用语。比如鼓手在说月亮的时候,不会单说“月亮”,而会说“那俯瞰大地的月亮”;在说河水的时候,不会单说“河水”,而是说“那蜿蜒流淌的河水”。看起来有点画蛇添足,但其实是为了听的人更好的理解提供了上下文,以便能够更好地做出下一步反馈。
这样的信息其实就反映了还处于半原始社会的非洲人,对世界的朴素认知。
这种认知,不是以系统化的方式出现,比如“天体分为恒星和行星,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之一,月亮又在围绕着地球做公转”,而是以最直观的方式进行描述。他们看到月亮挂在天上,就直接说“俯瞰大地的月亮”,简单、直白。尽管和现代科学比起来,这样的说法非常粗陋,但实际上这种碎片化的表达方式,恰恰最接近信息的本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