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烦恼”,来自青春期的大脑
(2022-05-02 19:33:55)分类: 学习 |
青春期的“烦恼”,来自青春期的大脑
青少年的大脑只有“八分熟”。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春期的年龄范围规定在10到20岁之间。但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报告却指出,人的大脑发育成熟大约需要25年的时间。
这样从时间线上看,在一个人20岁的时候,青春期大脑发育的进度条,最多也只能加载到80%。所以我们才说,青少年大脑只有“八分熟”。
那么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大脑里,有哪些地方发育不足呢?
青春期的孩子大脑中灰、白质、顶叶、额叶以及边缘系统的发育不完全,让青少年具备了做事不专注、缺乏自我控制、情绪化等缺点。
比如女孩子喜欢看悲情的韩剧,也许是为了感受哭泣时歇斯底里的快感;
而男孩子做类似于飙车这样的危险行为,可能也只是为了体验一把惊险刺激的感觉。
青少年为什么总爱闯祸,也就不难理解了。
青少年学习能力突出,涉及到一个学界内流传很广的“大脑可塑性理论”。大脑可塑性理论认为,我们的大脑并非天生设定,而是被环境所塑造出来的。
这种可塑性科学家们称之为“神经达尔文主义”,意思是像所有生物进化一样,大脑也遵循着一定的进化原则。在人类的大脑中,没有获得适当刺激的神经元将永远失去生长的机会。而不断受到刺激的神经元,它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从脑科学的角度,为大家提供两个建议。一个是重复训练,另一个是保证睡眠。
青少年向来喜欢新鲜事物,重复多无聊啊,学习新的东西不好吗?在知识和技能领域,重复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根据之前提到的原则,学得越多,相关神经元的连接就会变得越紧密;而新的知识或是技能,被回忆和使用的次数越多,也就越不容易被忘记。
科学睡眠是帮助孩子学习的一条捷径。
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睡眠模式是不一样的。比如,婴幼儿和成年人都是早起早睡型的鸟儿;而青少年却是晚起晚睡型的猫头鹰。这类现象的产生,与体内一种叫作褪黑素的激素有关。褪黑素是一种向身体传达“夜晚”信号的激素,帮助人体做好休息的准备,并在夜间维持睡眠状态。按照生理规律,青少年大脑内褪黑素的释放要比成人晚两个小时,所以他们常会熬夜;但又因为褪黑素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比成年人要长,所以,青少年早上总是起不来。在正常情况下,青少年每天要睡9到10个小时,一旦被迫遵从成年人的作息,早上必须得早起,但晚上又做不到早睡的话,那么他们每天将损失将近3个小时的睡眠。
睡眠不仅赋予了青少年做梦的权利,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强化记忆,巩固新知。保证睡眠,就是在保证孩子的学习效率。
美国一所高中采纳了建议,将上学时间从早上7点30分推迟到8点40分,奇迹般地发现,7000多名高中生的学习成绩获得了提高。
避免他们在睡前接触电子产品。同时,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当晚的作业,可以有效缓解学业焦虑,从而促进青少年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