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帝国考

(2021-09-22 06:57:34)
分类: 学习
帝国考

中文里本来是没有“帝国”这种说法的,我们现在使用的“帝国”这个词是从日语借用过来的。而日语里的“帝国”(ていこく)这个词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从西方引进的。追根溯源到拉丁文,“帝国”对应的是“命令权”(Imperium),强调建立秩序的能力,它跟“皇帝”并没有直接关系。
“命令权”这个概念是在罗马时期形成的。罗马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逐渐控制希腊、北非和叙利亚,这时的罗马并没有皇帝这个职务,甚至都没有相当于皇帝的权力个体。但“罗马命令权”(Imperium Romanorum)已经辐射到了希腊、北非等地,新的秩序建立起来了,罗马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一个“帝国”。直到公元前1世纪,奥古斯都成为“元首”“第一公民”,罗马才有了“皇帝”这个权力实体。即使这样,帝国政府却仍然在名义上保持共和制,罗马皇帝只是“第一公民”,他的权力并不是没有限度的,他需要承担“职责”——“效忠罗马元老院及其公民,遵守法律并保护元老院及其公民的利益。”总之,“帝国”的存在并不以“皇帝”的存在为前提。
“帝国”并不意味着要有“皇帝”,它的核心是“建立秩序的能力”。这种秩序既包括国内统治的稳定,也包括国际社会的有序。
帝国的核心是建立秩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首要来源是暴力。在古代帝国统治模式的早期探索阶段,使用直接暴力去解决问题,是简便易行的。这种帝国模式称为“高压帝国”。
第二种叫宽容的波斯模式,总的来说是“循序渐进、抓大放小”。“循序渐进”意思是稳步扩张,将被征服地区一点点消化。“抓大放小”意思是,波斯统治者只关注最重要的两样东西——税收与征兵,其他事情,中央政府就不插手了。对于税收和征兵,波斯也保持着节制。民众每年要向国家交一定的贡赋,也就是年贡。不过,年贡的额度是很小的。甚至,国家为了避免地方收税过重引发民众反抗,还养了一群名为“国王之耳”的密探,四处打听,是不是哪个地方收的税又过重了?其次,征兵,国家也不完全强制,波斯的很多军队都雇佣军,比如雇佣希腊人等。
这样松弛的模式怎么能有效管理国家呢?波斯统治者还有其他策略,比如举办大型宴会,拉拢贵族。这件事,经常被希腊人抨击太奢侈、太腐化。另外,波斯还组织修建皇家通道——“御道”。这个做法跟秦始皇的“车同轨”有点像,通过修建遍及全国的交通干线,连接中央和地方,以便国家搜集情报,以及迅速转移军队。
第三种是亚历山大帝国,称作“野心帝国”。
第四种罗马帝国模式,集合了“高压”“宽容”“野心”于一身才形成的。
罗马之前的古代世界性帝国分为“高压”型亚述帝国、“宽容”型波斯帝国,以及亚历山大的“野心”帝国。罗马帝国是集这三类于一身的“共和制法西斯国家”。
恺撒推动了罗马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型,是一位极具权威的领导者。他的成功就在于对于高压、宽容、野心的综合使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