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新需求,提高平均消费倾向
(2021-03-09 14:40:00)分类: 学习 |
创造新需求,提高平均消费倾向
在未来,一家好的公司更应该像一座“灯塔”,它不断发出亮光,传递某种清晰的价值观。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不仅享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还为理想的未来投上了一票。
根据很多市场调查的结果,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付出溢价,而在全世界内,最被年轻人认同的价值观是“环境保护”、“独立”、“个性自主”等。
在汽车被发明之前,人们对马车的消费倾向逐渐降低;然而,当汽车被发明出来,就创造出了巨大的新需求,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
同理,在数字模拟手机的需求基本饱和、消费倾向递减后,苹果公司发明的智能手机创造了巨大的新需求,同样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
自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前十年,汽车、彩电、冰箱等商品大量进入中国家庭,这些新供给对国内居民消费倾向产生了明显的提升作用,但随着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的结束,这类原来的新供给逐渐变成老供给,促使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行,尽管此时也有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新类新供给产生,但从总量上这些新供给对消费倾向的提升作用,仍不足以抵消庞大的老供给对消费倾向的拖累。
我们将消费分为衣食住行等必选消费和文化娱乐、大宗耐用消费品、奢侈品等可选消费两部分,则必选消费的需求弹性小,可选消费的需求弹性大。当前5G、人工智能、VR、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趋向成熟,其应用场景的拓展,将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出巨大的新消费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教育、影视、医疗、金融、电信、交通、能源、医疗、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等一些领域的行政管制或准入限制,仍在严重抑制新消费需求。以通用航空为例,由于政策限制,美国通用飞行时长达2480万小时,中国2017年仅81万小时,只要放松这些行业的供给约束,就能释放出巨大的新需求。当然,对于很多必选消费领域的传统需求而言,表面上继续提升的空间有限,实际上也存在这巨大的产品和服务升级的空间,我们通过对很多行业、企业“创造新需求”的案例研究发现,无论是从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角度,还是从体验价值、消费场景创新、生活方式创新等角度入手,传统产业也可以通过引入“软价值创造新需求”的方法,不仅让新树开新花,也可以让老树发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