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
(2020-12-22 19:07:45)分类: 学习 |
回望历史
欧洲人的世界观、基本的经济架构,以及历史上一些欧洲的地缘政治,都被大流行这块烙铁烙上过印记。
在瘟疫之前,罗马的宗教体系是多神教,也就是他们认为世界上有很多个神明,有的神明掌管农业、有的神明掌管山川湖泊。在这两次瘟疫发生之前,罗马的基督教徒只有4万名,还不到罗马帝国人口的0.07%。而且,罗马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对基督徒很不友好的国家,就比如罗马的一位皇帝尼禄,就曾经下令抓捕、杀害很多基督徒。
但是,在塞浦路斯大瘟疫结束之后,经过一代人的时间,基督教一跃成为罗马的主流宗教。公元262年,塞浦路斯大瘟疫结束,到了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宣布了基督教的合法化。当时,罗马帝国的基督徒人数达到了总人口的1/10,差不多有600万。
为什么罗马人的世界观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这背后是因为基督教的宗教体系,更适应疫情下的社会需求。
举个例子,按照当时的医学条件,瘟疫没有办法通过药物治愈,但是通过姑息疗法,也就是单纯提供食物和水,也可以让一些患者逐渐康复。在当时,因为基督教信条提倡与人为善,罗马的基督教团体就自愿承担起照顾病人的责任。在塞浦路斯瘟疫期间,罗马分散的基督教社团已发展为一个固定教会,会拿出收入的1/4用来帮助穷人、埋葬病死的人。
与此相反的是,多神教的信徒要么选择了逃离疫区,要么选择了自我隔离。不同宗教的不同选择,带来了什么结果呢?
首先,基督教徒在疫情中更愿意去照顾病人,这件事给他们创造了良好的传教机会。受到照顾康复的病人中,很多都成了新的教徒。
除此之外,因为基督教内部更愿意互相照顾,这让在疫情中,基督教徒的死亡率低比多神教徒低,他们在未来生的孩子也更多,这就改变了整个罗马的人口结构。这也就是在疫情之后,罗马基督教徒爆发式增加的原因。
每一次大流行都给旧的社会结构带来了一些缺口,需要新事物或者新力量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