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机制
(2020-11-07 18:41:20)分类: 学习 |
风险管理机制
自从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管理学界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是企业的韧性,resilience。韧性说的是,一个企业在高压下的生存能力,或者说从打击中快速恢复的能力。
那怎么能让一家企业更有“韧性”呢?管理学界有各种思路,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或者说“给系统设立冗余”。再比如另一类思路是,企业要采用更灵活的组织架构和资源分配机制。
共识是,我们必须重新设计风险管理的机制。
现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往往是基于“规则”的管理机制。这就有点像计算机里的If语言,如果发生了什么什么,我们就怎么怎么应对。但这种基于规则的机制,很容易让企业应对风险的动作僵化。
把偏见叫做“反常现象的日常化”。也就是说当事人用日常的思维方式,去处理了反常的现象。
对于人来说,认识到非同寻常的新风险,往往比我们想象得难。因为,这需要人们抑制他们本能的思维模式。但是,当人们处在像火车脱轨这样的高压情况下,压力反而会让人更容易用默认的思维模式思考。为什么呢?因为简单啊、快啊,那是你的本能嘛。所以,越是紧急的情况,反常现象可能越难被识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