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学就是失败学和失望学(三)

(2020-10-04 19:47:21)
分类: 学习
历史学就是失败学和失望学(三)

我们说上古时期的尧舜禹的三代之制,礼记当中借孔子之口把它表述为一个大同的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木,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又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三代传说,肯定经过了后人的美化和加工,有人说,这是一个选择性的记忆,当然的确如同年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我们选择性的记住那些美好的不同,而让我们的人生始终有一种向上的内驱力,对于中国文明来讲也是这样三代的记忆,大同的理想,对于这个文明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向上提升的力量,他给我们的历史都了一个兜住了下线,让历史不至于头栽进这个厚黑学,同时呢也标出了一个上限,成为这个历代的仁人志士,特别是政治改革家的方向和动力,所以如果我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这样一条失望和希望交织的双螺旋贯穿了整个中国大历史,也贯穿了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直绵延到当下,升值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我们理解中国文明史一条主线。
在这个双螺旋里面,其实还隐藏着一个更深一层的悖论,如果回顾大历史,我们会发现在历史上那些有着理想主义,他们想要点啥整点啥,实现点啥,你会发现,每当他想要这样做的时候,它的结局大概率是要失望的,但如果你被这个失望打击,更严酷的失望和惩罚。
武秦始皇汉武帝他们不仅仅是雄才大略,他们也有成为圣王的野心,车同轨书同文霸处百家独尊儒术,这不仅仅是我们说是这种有现实的功利目的的这种政策,同时,它里边也寄托着宏伟的秩序理想,可是我们都知道秦始皇,大秦帝国最后是个什么下场,而汉武帝到了晚年又是多么的尴尬,而且悲凉,这种对于圣王降临的期待啊,到了西汉晚期发展到了一个巅峰,往往爱她就觉得她自己就是一个天选之子,大家也这么认为,可是不论他们发心怎么样,你会发现似乎都是这样子的,不改制还好唉,结果一改制呢会出更大的问题,所以到了南宋之后,大家真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这个三代理想,他真的靠谱,他是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呢?他是不是就是一个坑啊?
这样一种对于希望的怀疑和否定,在中国历史上呢,我们也经历过很多,从春秋到战国,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从中唐到五代,从南宋到元明清,因为现实太骨感了,所以大家要讲什么三代之理,想务实一点,唉,老老实实的打江山保皇位,政治当中有两个基本的趋向或者是什么呢,越来越乱理崩乐坏分裂割据军阀混战,或者呢是越来越保守消极,我就因循维持,只要不要丢了祖宗江山,可是我们知道啊,政治如果你没有这样一个目标和理想的话,那最后就只剩下贪污腐败了,治理如果不追求更好的治理,那马上就会堕落成地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