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尔为人类思想贡献的一个标准
什么标准?就是怎么划分权力和自由的边界?我们总是认为自由是褒义词,权力是贬义词,但其实谁都离不开谁。
权力总是想管一切,所以权力得有边界。
自由总是一切都不让管。自由作为一个抽象的原则,听起来很美好,但是一旦遇到现实,如果没有具体的标准,没有中间这道线,就没有用,甚至非常有害。
密尔的《论自由》就提供了一个划分标准。权力和自由之间应该怎么分界。简单说就是:只要是不伤害别人的事,那就是你的自由。如果有伤害别人的可能,权力就可以介入。
举个例子,抽烟有害健康。但是如果你躲在自己家抽,只要不伤害别人,那就是你的自由。但是,如果你要在餐厅里抽烟,你伤害到别人了,那权力就可以来管管你了。
一百多年前,当人类为权力和自由的界限纠结矛盾的时刻,有人画出这么一道线,就是很了不起。
这道线画出来之后,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变化:自由,不再是一个原则问题,而是变成了一个技术活儿。
根据这个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就可以进入操作性的讨论了。
比如,你喜欢放鞭炮,你一个人在荒郊野外放,只要不纵火,那是你的自由,但是如果你凑到其他人耳朵边上放,那就不行。你伤害了别人。好了,那什么距离是这个合适的边界呢?这就是技术性讨论了。
在别人家门口放行吗?在别人家楼下放行吗?在人家小区的围墙外放行吗?在两条马路之外放行吗?在四环外放行吗?这个过程,各方可以讨价还价,只要大家都认同一个原则,就是不影响别人的事才是自己的自由,这个谈判就进行得下去。全是技术性的谈判。
把原则问题转换成技术问题,这就是密尔的《论自由》这本书的贡献所在。
当然,这个技术活儿是没有止境的。不同时代,不同生存环境,不同技术背景下,这个自由的边界都不一样。比如,在马车时代,你自己的马车爱怎么装饰就怎么装饰。这是你的自由。但是有了汽车,有了复杂的城市交通,你自己的汽车就必须上号牌,上路就不能遮挡号牌。
因为一辆汽车,机动性那么强,有可能肇事逃逸,遮挡了号牌就有可能伤害别人。虽然看起来,汽车的产品是自己的,但是公共权力,就有可能介入到这么深。
技术不断进化,人就不得不让渡出去更多的自由,而这个边界就是由当年的密尔这本《论自由》划定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