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凤凰于飞在三亚

(2019-01-09 21:31:47)
凤凰于飞在三亚

作为2008奥运圣火境内首传,创意的原创者,最后变成了现实,有太多的神助力,不可能再有奇迹会第二次发生在我身上?
2018年12月用一己之力,完成《三亚凤凰海岸规划建议》后,太多的人,不理解,花自己的钱、时间、精力,到底图什么?
没有个人目的,在当今社会,就是一种骗术。
我说只是想告诉自已:
没有白白来这世上一趟;
只想对得起“凤凰岛12年的坚守;
在时代的洪流里,做好一粒尘埃;
一粒有思想的尘埃。
这段时间,我脑海里一直出现一个历史片段《徽州丝绢案》,它是一件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的小事:徽州的一名小吏在当地的税粮账册里发现了一处疑点,从此引发了一系列官场动荡和民间变乱,最终甚至牵涉到了当朝首辅张居正。这一段历史和历史中小人物的命运深深影响着我,理清事件的前因后果,相关人等的命运起伏,这就是《显微镜下的政治生态---大明万历初年的徽州丝绢案纷争》。
这篇文章我前后读过三遍,每读一次都能给人带来新的思考。

读第一遍的时候,我惊叹于中国社会权力体系运行的复杂程度:明帝国通过各级官员构成的政府管理国家,官员依靠具有专业能力的吏来具体实施管理,吏和地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又是官家和民间的润滑剂,而地方上则是乡绅实施某种自治。当地方上出现矛盾,乡人请求乡绅出面解决,乡绅找到吏,通过法典和成规寻求支持,逐层向上陈情。地方政府下达裁决,如果并不让人满意,地方则用民变作为反制,要求收回成命。在这个博弈过程中一旦情况失控,中央政府就不得不介入,最后寻求一个折衷案安抚各方,并作为成例执行。
在各方都勉强满意之后,当初提出问题的人被视为一切的肇因,哪怕他为地方上争取了利益,也会被坚决地牺牲掉,作为无端生事的惩罚。如此,各方才最终再次取得了平衡。

读第二遍的时候,我再一次从徽州丝绢案纷争中看到了一个事实:所有纷争都是利益之争,而权力的用处就在于解决利益分配问题。所以,在历史进程中的个人成败,取决于最初选择了哪一个利益方。徽州小吏提出问题的时候,所以,他就要面临地方上其他各方势力的围剿,甚至性命威胁。最终拯救他的并非是道义上的力量,或者是地方上的支持,而是当初他的选择暗合了首辅张居正的施政纲领,于是,他得到了来自中央政府的支持。可是,中央政府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地方政府去执行,于是大脑和手足之间最后总能协调一致。所以,他的命运就总是起起伏伏,一会儿被捧上云霄,一会儿被投入深渊,除了第一次之外,总是不能由得自己选择。

读到最后一遍,我深深感慨一点:在这个时代里,太多人喜欢提出大而不当的问题,也有太多人试图为所有人给出普遍真理。反而需要有人从一个极小的问题入手,钻研透彻,也能看清楚更多的世情世事。我并不试图给出什么结论,也不试图给出任何具体的指导,只是因此得以更加深刻地认清未来。我们从明朝徽州丝绢案纷争里看到的中国社会运行规律,难道在今天的自贸试验区、先行区就没有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地方吗?我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一粒尘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