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0岁的目标还要努力

(2018-11-27 11:23:47)
120岁的目标还要努力

随着医疗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平均寿命的增长越来越有信心。不少人都认为,人类的平均寿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能够达到120岁甚至更多。但是,生命科学家施一公却不这么想。
施一公是中国最著名的生命科学家,他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也是西湖大学的首任校长。在世界健康科技创新论坛上同企业家郭广昌的对话中,施一公说,科学家现在甚至连人体怎么工作都不清楚,怎么实现人均寿命达到120岁甚至150岁的梦想呢?“大家都希望平均活到121岁。说心里话,我不是很确定。”
他给出了两个理由。第一个原因是,不管人有没有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都会衰竭。“现在生物医药的技术,都是在生命有限的范围内使人更好地享受生活。”不过,施一公也指出,器官移植难题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最早科学家提出一个假设,是否可以把猪的器官移植到人身上,但存在两个难题,一个是猪的基因中有些病毒对人是致命的,另一个难题是移植后会产生免疫排斥。但科学家已经在突破这两个难题。人类已经成功地把猪的心脏移植到了猴子身上,也许两三年就能移植到人身上。
第二个原因是,存在某些目前人类还难以攻克的疾病。施一公说,数据显示,对于85岁以及85岁以上老人,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痴呆,发病率是50%,而且一旦发病,存活时间很难超过10年。施一公反问:“现在没有任何药物能够逆转阿尔茨海默病,在不知道病根的情况下怎么治疗呢?”
总之,生命科学家施一公对人类平均寿命达到120岁存在着悲观看法,他认为,对于生命和人体,尚且有大量的未知等待解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