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世界语
(2018-11-21 14:53:41)再见:世界语
1887年,28岁的柴门霍夫以拉丁文为基础,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人造”语言。这就是世界语。
世界语共有28个字母。基本词汇和词根大部分来自拉丁语系。世界语最大的优点是,简单而且有规律。基本语法规则只有16条;动词只有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三种。而且发音严格遵守“音符对应”的原则,每个字母都严格对应唯一的发音,你会读就一定能写对,看到文字就一定能读对。而且其他语言里的麻烦事,什么阴阳性啊,敬语啊,变格啊,这些全都没有。对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
柴门霍夫宣称,就算是没受过教育的欧洲人,一个星期就能掌握世界语。
在创建了世界语之后,柴门霍夫公开放弃了所有关于世界语的著作权。他表示,希望世界语能消弭语言造成的隔阂,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团结。这个理想很美好吧?他把世界语命名为“Esperanto”,意思是希望语,开始向全世界推广。但是到了目前大概还有几万人说世界语,多数是年轻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主要在网络上交流。这是一个相当友爱温暖的小团体。
比如说,每个世界语者都可以领到一本小册子,直译过来是“护照服务”。它有点像一份面向全世界的青年旅社系统。在2006年出版的小册子里,一共收录了92个国家的1320位世界语使用者的地址,就像一份联络图,告诉你到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谁能管你吃,谁能管你住,他们家里能不能抽烟,都写得一清二楚。而要享受这套服务,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你得能说世界语。
一位来自成都的世界语者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一语道破了今天世界语的现状:“世界语更像一个暗号,只要对上这个暗号,就是自己人。”
世界语者是真的共享暗号的。比如他们聚会叫“鳄鱼下午茶”,因为世界语者自称是“鳄鱼”。每年12月,别人都过圣诞,但他们过“柴诞节”,就是世界语创世人柴门霍夫的生日,每年的12月15日。要是外人,你都听不懂他们这个封闭的小团体在说什么。所以世界语活得好好的。
世界语的百年命运的启示:20世纪初,年轻的列宁在欧洲接触到了世界语,他马上意识到了这种语言的价值,他说了一句话:“世界语就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拉丁语”。共产主义的理念就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世界语当然就是最好的团结工具啊。据说,在第二国际的某次大会上,列宁在宣读自己报告的时候,就使用了世界语。但是列宁也没有改变世界语的命运。说明如果你发明了一个试图团结所有人的工具,无论它是世界语还是互联网,如果它真的好用的话,你能期待的最好的结果,也是团结了一部分人,排斥了另外一部分人。它确实给这个世界多修了几条路,挖出来的土,又给这个世界多打了几堵墙。这几乎是所有沟通工具的共同命运。
这背后是人类社会最拧巴的一个逻辑:任何团结,都必须从通过区分里外、亲疏,甚至是敌我开始。排斥外界,不是我们团结之后的结果,而是我们为了达成内部团结,必须付出的代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