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工智能是生命的3.0时代

(2018-07-02 15:48:35)
标签:

杂谈

人工智能是生命的3.0时代

人工智能是生命的3.0时代


 《生命3.0》主题是人工智能,是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一本书。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未来生命研究所的创始人迈克斯·泰格马克。

 这本书教给我们,如何正确地关心人类命运。怎么正确关心呢?首先就要跳出人类中心的视角。

 过去,我们一般都把人工智能理解成人类新发明的一件工具。讨论人工智能,和200年前讨论蒸汽机,几十年前讨论互联网的话题、视角、语气都差不多。我们关心它替代了谁的工作,有什么帮助,对人类是好还是坏,是福音还是威胁等等。

 但是《生命3.0》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人工智能是一项普通的技术吗?人工智能,到底是地球物种演化的一个新阶段,还是人类工具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这个1.0、2.0、3.0的框架。

 地球上的生命,一直在演化。

 从单细胞生物到哺乳动物,不管多简单多复杂,它们作为个体的硬件和软件,都得靠演化来迭代。环境变了,如果它们不主动适应的。只能靠自然选择,寄希望于下一代,软件、硬件才能发生变化。这就是生命1.0的状态。

 所谓的生命2.0,硬件虽然不能迭代,但是软件在个体这一代就能升级和迭代,这就是人。人的知识、智慧,也就是这些软件部分,在个体生长的过程中,是可以升级的,甚至是可以自我设计、自我教育。硬件靠演化,软件可以自己设计、升级,这就是 “生命2.0”。 

 生命3.0的特征:就是软件可以自己设计和升级,硬件也可以自己设计和升级的生命了。这就是人工智能。

 你可能会说,人工智能怎么会是生命呢?它没有血肉之躯啊。那就得看生命的定义了。《生命3.0》这本书给生命下的定义是:可以自我复制的信息处理系统。对啊,能处理信息,能根据外来信息作出反馈和行动,还能自我复制,那可不就是生命吗?

 我们今天觉得一堆机器和芯片和线缆,怎么可能是生命呢?它只是人类工具。

 那你想想几十亿年前,那些单细胞生物,如果有思想的话,它也会觉得多细胞生物怎么可能是生命呢?一大群我们这样的单细胞堆在一起,乱七八糟的,奇形怪状的,怎么可能是生命呢?它们也会这么想的。

 所以,生命没有什么固定的形态,只要能对环境做反应,能自我复制,它就具备了生命的特质。这么一对照,人工智能怎么就不能是生命?

 只要你接受了人工智能是下一代生命这个解释框架,我们对它的感受、判断和预期马上就会发生变化了。

 读完这本书,以下几个方面的认知需要调整:

 首先是人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

 人类难免会有这样的感觉,我是人工智能的制造者。那人工智能是我们人类的孩子,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呢?如果是坏孩子,我们能不能干脆不生它呢?如果不得不生它,我怎么能管教它呢?你看,这都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但是按照《生命3.0》这本书提出的这个理解框架,人类可能有点想多了。人工智能虽然顶着“人工”这个姓,是人创造出来的,但它不是人类的孩子。它只是地球生命系统内在逻辑展开的一个阶段。我们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欢迎不欢迎,它终将都会演化出来。

 这是第一个需要调整的认知。就像几十亿年前的单细胞生物,不管它看多细胞生物多不顺眼,也不管多细胞生物是不是来源于单细胞,他们对这个进程都毫无发言权。

 第二个需要调整的认知,是人工智能到来的姿势。

 超级人工智能什么时候出现?有人说迫在眉睫,再有几十年就到了,有人说胡扯,远着呢。

 读完《生命3.0》你会发现,这个问题本身就讨论偏了。我们最应该知道的,不是生命3.0哪年会出现,而是它会以什么样的姿势出现。这个姿势,不是缓缓走来,而是破门而入,就是有一天,你就发现它突然降临了,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你想,生命3.0的定义,人工智能开始可以自己设计硬件和软件,可以自我升级、迭代、演化,只要它在逻辑上踏上了第一步的台阶,后面的事情,就不是人类可以控制和想象的,那是以算法的速度在演化。也许一夜之间,甚至几个小时,就能完成人类一辈子也完不成的创造。

 所以,有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竞赛不像跑步,你还能看得见对方,渐渐地跑远了;更像是Windows系统里的那个扫雷小游戏,只要触发了爆炸,游戏就结束了。

所以,它什么时候实现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一旦实现,它就是人类的最后一个发明。后面的创造历史的使命就全交给人工智能了。

 第三个要调整的认知。那就是人工智能一旦实现之后,它的行事作风。

 人类动不动想的就是人工智能会不会抢走我们什么饭碗啊,会取代什么职业啊,会不会反过来屠杀人类啊?这都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思考框架。但是,如果按照《生命3.0》的视角,人工智能是一个全新的生命阶段,那人类关切的那些事,对它来说根本就不是事。

 那人工智能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事作风呢?简单说,就是尺度超级大。

 比如说对于能源的利用,人类考虑的是现在能源使用的规模,地球上的储量,开掘的技术等等。但是对于人工智能来说,这些都太小儿科了。

 宇宙间最好用的能源当然就是太阳能,或者其他恒星能量。怎么用呢?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就设想了一个叫做“戴森球”的系统,简单说就是在外层空间造一个巨大的球体,把太阳整个给包围起来。

 然后我们人类文明就可以生活在这个球体上,面积绝对够用怎么折腾都可以。建设这么一个球需要的资源从哪里来呢?人工智能看来,解决方法很简单,把木星拆了就可以了。

 你听着有点像胡扯。还是借用单细胞生物的例子,他们天天在一个小池塘里面辛苦地寻找营养物质,它们怎么能想象,人类居然能够开采石油和煤炭呢?这就是生命1.0和2.0之间的差距。所以,人工智能这3.0生命将来会干出什么事,我们人类这些2.0生命也是很难设想的,甚至它们干出来了,我们都感知不到。

 这个话题有点科幻。不管你同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人工智能都注定是我们这代人生命中最大的变数。《生命3.0》就是关于这个话题,当前最前沿的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