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后真相”
“后真相”(post-truth)这个词曾在2016年被牛津辞典选为年度关键词,它的意思是:事实发生了什么不再重要,人们对事件所产生的情绪的关注超过了事实本身。现在,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又用“真相衰退”(truth
decay)这个关键词来概括美国人在公共生活中事实和基于事实的分析所占比重越来越少的现象。
“真相衰退”由四个相关趋势组成:
第一,对事实和数据的解读越来越不一致。一些既定事实,即便很早就被科学研究充分证实过,但现在关于它们的分歧却变多了。比如疫苗的安全性,人们一直以来都对疫苗不太放心,近几年这种怀疑变得更加常见了。有民意调查显示,现在只有极少数美国人认为尽早给小孩注射疫苗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事实和观点之间的界限变模糊了。研究人员发现,如今个人意见和有依据的客观陈述被混为一谈。兰德公司认为,这要归因于媒体内容和媒体盈利模式的变化。现在的媒体很少会把评论和新闻报道区分开,而且在社交网络上,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来源,自媒体在传播信息时也难以避免让主观判断影响信息取舍,造成事实的遗漏或增添。
第三,市面上传播的个人经验和看法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当某个公共事件发生时,这些东西往往比事实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深入人心。
第四,人们越来越不信任事实性信息来源机构。一项盖洛普民意测验发现,10位受访者中只有3人对美国主流媒体“非常信任”或者“较为信任”。另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人对国会、教会、警察和媒体等关键机构的平均信任度只在30%左右。
研究人员介绍,当公共事件发生时,这四个趋势还会同时作用,彼此强化,制造出更难以应对的复杂局面。“真相衰退”带来的后果是:权威机构的公信力丧失,人们的信息来源变窄,有相同观点的人聚在一起,拒绝对真正的问题展开真正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