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折腾总有折腾的道理

(2017-09-21 20:14:04)
标签:

杂谈

折腾总有折腾的道理

国内地方政府的实际运行,是中国发展的中坚力量。比如:前些年很多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不管你是园林局的,还是计生办的,不管你原来的分工是什么,每一个层级,甚至每一个公务员,身上都背有招商引资的任务。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胡来吗?不是。这种打破专业分工,为全体组织树立一个天字号的首要目标,这是地方政府活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比如2010年,为了争取富士康工厂落户郑州,河南省、郑州市是倾尽全力,那简直就是一场“招商引资运动”。当时的省主要领导直接推动,郑州市长领衔项目领导小组,各个局、办、区、县一把手亲自抓,只要涉及到引进富士康项目,到处亮绿灯。

富士康来郑州办事,是由地方官员提供贴身服务的。比如,进出口企业办理海关注册登记证书,从富士康的工作人员走进海关的那一刻算起,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拿到了证书。在厂房施工时,都是三班倒,24小时不停。为了鼓励加快进度,项目建设指挥部还开展了竞赛活动,对一等奖的获奖单位奖励15万元,二等奖奖励10万元,等等。

当时有一位河南官员就说,“富士康的事情已经不是简单的招商,而是政治责任。”这样的话,在政府系统内经常能听到。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什么意思?

就是说,要打破原来的条条框框,这个任务是压倒性的,原来的分工、边界、规矩,都要为这个目标让路。

这样的事情很常见。有的地方政府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甚至要求所有干部放下工作、上街扫地。在一个阶段内,打破固有的官员分工,围绕目标,各人按照临时确定的任务全力以赴。概括来说就是:反制度、反常规、反专业。

这和科层制那种制度化、常规化、专业化的特性,恰恰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科层制的一剂解毒剂。

这一招,在公司里也经常用。

有人说:一个公司保持活力的最好方法,就是阶段性地集中力量打硬仗。什么是硬仗呢?就像公司每年办的年终答谢会,原来的分工就一定要被打破。不管你是一个内容编辑,还是一个程序员,在年终答谢会这个核心任务中,可能要临时承担用户服务、现场验票、维持秩序、发放物料等等工作。

一场硬仗打下来,原来不熟的人也熟了,分工的界限打破了,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折腾,但却能起到恢复机构活力、遏止官僚主义的作用。

马云就说过一句话:“公司有两个时候要学会折腾,一个是好的时候,一个是走投无路的时候。”

比如,阿里巴巴有一段时间发展特别顺利。他们就让各大部门的领导人轮岗,原来管这个的去管那个。你说我干得好好的,这是干啥?对,干得好好的,才要把你调走呢。这可不就是折腾嘛。

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任何大组织,永远要面对一个两难问题:既要保持科层制,又要遏制科层制。既要向分工合作要效率,又要不断地打破原有分工,防止组织的僵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