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联想十三管理法

(2017-09-18 22:37:01)
标签:

杂谈

联想十三管理法

01入模子

「入模子」是我们说惯了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说联想要形成一个坚硬的模子,进入联想的职工必须进到联想的「模子」里来,凝成联想的理想、目标、精神、情操行为所要求的形状。

员工的「入模子」培训分成两个层次进行:

一、联想一般职工的「入模子」,比如新员工进入联想的第一步,必须要参加「入模子」培训,否则就不能够转正;另外新员工「入模子」的成绩都要记入档案作为重要依据。

二、联想管理人员和骨干的「入模子」。联想的各级干部也都有自己的「模子」,新提拔的经理、总经理也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班。

联想对管理人员和骨干「入模子」的要求就是:

联想的骨干尤其是执行委员会以上的核心成员,要有牺牲精神。

联想的骨干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不许拉帮结派,有问题要摆在桌面上谈。

联想的骨干必须要坚持公司的基本准则,坚持公司的统一性,坚决服从总裁室的领导,不允许为了本部门的利益与别的部门发生摩擦。

联想的骨干必须要根据全局的要求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联想的骨干必须要学会带队伍。

联想的骨干带队伍要懂得求实和讲信誉。

联想的骨干要有为民族做一番事业的理想。

02办公司就是办人

联想的成功,得益于决策者对市场的正确把握,同时也离不开联想拥有的人才群体,人才分为三类:一类是能独立做一摊事的人;一类是可以带领一群人做好一件事的人;一类是能够制定战略,带队伍做出大事的领军人物。

企业的核心骨干应该是用心培养出来的,而不是随意从职业经理人市场临时选择的,像杨元庆、郭为、朱立南等,都是联想自己培养的人才。

03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

培养人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也正好应验了中国的一句古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在培养人才方面,我的方式就是要狠狠地「折腾人才」,尤其是企业的管理人才。

对人才要一步步培养。你先给他一块布裁鞋垫,裁好了再给他一块布去学做西服,要让人感觉到他的真实才干。

管理人员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岗位要进行轮换。为什么要进行轮换呢?因为他在这个岗位做,实际上是体现学习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式。这个部门他做得好,是不是能够充分地研究为什么做得好。换了一个部门,还能够做得好,还能讲出道理,换了第三个部门,依然如此的话,这个人可以升了,可以承担更大的工作。如果没有的话,仅在一个部门,很好,就往上走,这里面有偶然性。所以轮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04领军人物是核心

一个团结、坚强的领导班子是联想成功的关键,而领军人物是企业的核心堡垒。

那么什么是领军人物呢?领军人物就是无论大小任务,只要有足够的条件,他就能做好这件事,不论是完成一个大项目还是掌管三军,他都能做到。

这个人要善于学习和善于总结,要审时度势。能抓住主要矛盾,理出头绪,每打一仗都知道赢在哪里,输在哪里,所以联想的用人之道是强调能干会说。

领军人物必须具备四点素质,「做人要正」、「有大志」、「善于学习和善于总结」和「审时度势」。

05因人设事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管理,存在两个侧面。一个是经济价值组织,功利性的;一个是人类共同社会,协作性的。从管理者所要面对的对象角度讲就是:一个是工作、一个是人。所以,简单来说,管理就是「用人做事」。

德鲁克认为,要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事实上,无数现实案例早已经证明,因人设事会为企业造成诸多的潜在危机。其一,因人设事会导致组织紊乱,因为个人而影响组织。其二,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才能为组织提供所需的各种人才,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容忍各色人等的脾气和个性」。其三,因人设事的结果,是必将产生恩怨派系。

因此,因人设事并非全不可取。尤其对特殊才能的人才,为发挥他的长处可单独设置职位。只有当核心人才资源带来的益处大于组织调整的损耗时,才可以破例。

06大船文化

联想的「大船文化」就是一个思想上的模子,它树立了联想人事业上的共同理想,吸引了大批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高级科技人员,以及一批批社会上的顶尖优秀人才。共同的理想、宏伟的目标,是联想凝聚力的根源所在。「同舟共济」、「协同作战」、「合作意识」、「整体观念」、「补台思想」等,都成为联想的主导思想。

「大船文化」倡导员工既要做「船员」,又要做「船长」,以风雨同舟的精神对待企业,以主人翁作风要求自己。

大船文化强调了整体意识,它要求员工要一切以企业为重,只有联想「大船」的目标实现了,个人的小目标才能实现。即:

我们要把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把集团与子公司、企业与社会、市场与用户、科技与经济、海内与海外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获得综合效益。

我极力反对内部分裂,反对小山头、小摊贩和部门所有、以邻为壑的思想,这正是其不断强调「大船文化」的原因之一。联想还倡导透明的人际关系,强调内部凝聚力,引发向心力,视团结如生命。它要求每个「船员」进入自己的岗位,朝着共同的目标,组成步调一致、整齐有序的科技企业队伍。

07以信为本

联想文化的核心归结为两点:求实和诚信。即对外,企业间要讲诚信;对内,则要避免「做违心事,说虚话、空话、套话」。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联想做成一个正派、诚信的企业,并在市场上形成一个主流声音。求实最重要,没诚信最可怕。

「以信为本」,主要是提倡两种信誉:

一是个人的信誉,要求是:踏实做事,说到做到,点滴积累;取信于用户,取信于同仁,取信于上级,取信于下级,取信于政府。

二是公司的信誉,要求是:以用户效益求公司效益;宁可损失金钱,绝不丧失信誉。

我可以容忍我的干部在能力和经验上出问题,但我绝不容忍他们在品行上有问题。

08说到做到、求实进取

我们靠的是说到做到赢得了我们大股东——中科院领导的信任,才有了今天让经营者充分施展的舞台;我们的领导班子靠的是说到做到赢得了广大员工的信任,才形成了这支拖不垮、打不烂的坚强队伍;我们的企业靠的是说到做到赢得了广大用户和合作者的信任,才有了今天的市场份额和继续上进的基础。

另外,在企业文化上,联想也讲究务实的做法,就是有什么话都要摆在桌上说,从不模棱两可,也从不在背后搞小动作。

我们联想特别强调把话放在桌面上说,这一点我觉得是使得员工心情舒畅,使得班子在制定战略决策的时候不会受到其他方面挤压的重要原因。

09发动机文化

总裁就是企业的大发动机,必须要带动下面的小发动机来产生带动整个企业运转的巨大动力。

企业总裁与手下之间的关系,就是大发动机跟小发动机的关系,你所带动的不是齿轮,不是螺丝钉,而是要让每个领导班子的人都成为一个发动机,跟你同步。能做到这样,企业就具有非常大的活力了。

联想的「发动机文化」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的副手们,都是有特殊追求的人。对他们来说,主要是要给他们一个充分宽广的舞台。联想的具体做法是:当我们制定了总公司的目标和战略后,接着确定各子公司的目标和责任,和子公司的领导们讨论要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应该有哪些权力,并明确奖惩标准。也就是说,目标制定以后,具体怎么去实现目标,是由子公司负责人或者部门负责人及他的团队设计的,当然在做之前,他们会把这个方案向总部汇报,以保持同步。

10鸵鸟理论

鸵鸟理论是为了提醒自己应有自知之明,提醒我们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当两只鸡一样大的时候,人家肯定觉得你比他小;当你是只火鸡,人家是只小鸡,你觉得自己大得不行了吧,小鸡会觉得咱俩一样大;只有当你是只鸵鸟的时候,小鸡才会承认你大。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得过高,你一定要站在人家的角度去想。你想取得优势,你就要比别人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才行。所以,当我们还不是鸵鸟的时候,说话口气不要太大。

保持清醒对任何一个企业家都至关重要。要保持清醒,就要避免自负,避免把自己看得太高。

11想清楚了再干

在我这儿的人一开始不怕慢,要把基础打稳了,把事情看明白了,然后该跑的时候再撒腿跑,不该跑的时候决不抢先跑,这就是我们这里人的特点。

在我看来,做事情之前必须要想清楚,起步慢点没有关系,就好比磨刀不误砍柴工。主要是要明白要做的事是什么,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找出一条适合你自己发展的道路,然后按照既定的目标一步步实现。虽然比别人慢,但是照样也能成功。

12能在多重角色之间转变

不能为了当「尖子」而变成书呆子,「非课本因素」在社会实践中非常重要。这是科技工作者成功转换为企业家的根本因素。

技术人才在转变为企业管理者的时候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

2001年,联想分拆后,我在担任联想董事局主席时就有三个角色:

一个是相当于制片人的角色,代表股东来决定给你们多少钱,挣多少钱,预决算要让我们满意。

第二是演员的角色,杨元庆是导演,在他导演的戏中,如果需要我出场,比如到外边去办一些公共关系的事情、外国企业的一些领导人来,或者是要跟员工讲话,他安排给我的任务,我应该去做。

还有一个角色是顾问,我会根据我的经验对他们的工作提出建议。顾问的意思就是他们可以听可以不听,大家可以讨论。

13成功需要妥协

联想从1984年成立到90年代初期,我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精力是用来研究环境、学习环境,是要思考怎么在特殊环境下,让我的企业活下来。

大环境好,我们就大发展,大环境不行,我们就努力改造我们的小环境。小环境还不行,不行我就忍着了,反正我也不动,千万不要做过分的事情,不然的话就会出问题。

归根结底是要牢记大目标,把企业办起来,到达目标的途径可以有不同。

实际上妥协也好,进攻也好,目的性一定要清楚,目的性清楚了,我相信就会把握这个度。妥协不是目的,妥协是为了达到预定目的的一个手段。我只怕大家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不懂这个手段,那就会出事。这两个一定要刚柔并济,把握者本身还要有很高的政治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