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西奥迪尼的研究,“预先说服术”分为三大部分,一共九个字:引关注、做连接、搞优化。
“引关注”。在影响别人之前,你要先把他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想要让一个人转移他的注意力,你就要提供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在电影院里,烟味就会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因为烟味意味着潜在的火灾危险,生命受到威胁这件事,显然比看电影重要很多。所以,这时候人们会毫不犹豫地转移对电影的注意力。
除了提供更有价值的东西之外,西奥迪尼还介绍了三种吸引他人注意力的方法:一种叫做“和自己相关”,当听到和自己相关的事情,人们就会很敏感。这也是为什么在广告和文案中,经常会用“你”这个词。还有一种叫“未完成”。有研究表明,当完成某件事情之后,人们往往会转移注意力。但如果某件事一直处于未完成的状态,人们就会持续保持对它的关注。最后一种叫做“神秘”,人们总是对神秘和悬疑的话题充满好奇,并想要去找答案。
“做连接”。任何想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我们的思维中,一个新想法重不重要,主要看它能不能和我们原本重要的想法连接到一起。根据西奥迪尼的研究,连接思想的工具有很多:因果关系、修辞语言、归属感、难易度,等等。
比如,有位哈佛商学院教授做过一个调查,让人拿着钱去给排队的人,然后要求插队。结果发现,给钱越多,排队的人越愿意让别人插队。这个结果并不意外。但意外的是,给钱越多,排队的人越愿意分文不取,仍让别人插队。教授认为,当人们发现有人愿为一件极其简单的小事付出较多的金钱,他们会推测这件事情对于出钱的人来说很重要,于是得出结论:自己的一点点牺牲会带来巨大价值。因此,他们宁愿不收钱,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事情的难易度也会影响人们的接受程度。有学者对10家美国律师事务所的500位律师做过统计,那些名字发音很难读的律师,他们的职位往往更低。还有研究发现,如果药品或保健品的名字太复杂,让人接受起来就更困难。
“搞优化”。西奥迪尼曾经在《影响力》这本书里,提出了说服术的六大原则,分别是:互惠、喜好、社会认同、权威性、稀缺性、一致性。比如,人们不喜欢亏欠的感觉就是互惠,你帮了别人,别人也会帮你。再比如,不管什么行为,只要能得到社会认同,人们就认为是合理的。除了这六大原则,西奥迪尼在《预先说服术》这本书里还提出了一个新原则,叫做“统一性”。如果双方在信仰、国籍、组织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则更容易受到对方的影响。英雄之所以惺惺相惜,正是因为能从对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