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利恒位于耶路撒冷南边,出城不远便可到达。但严格地説它并不在以色列,而是在以色列境内约旦河西岸现“巴勒斯坦国”的飞地上,因此要经过巴勒斯坦边防站进出。1947年,联合国作出决议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分别建立以色列国和巴勒斯坦国,以色列国随即拔地而起并历经多次惨烈的战争而不倒且成了地区强国。而巴勒斯坦国直到1988年才宣布成立,但至今未获联合国正式会员国身份。而那一年打得热火朝天的加沙,则是以色列境内西侧邻近地中海的另一块巴勒斯坦飞地,地域狭小且目前由哈马斯控制。
耶稣降生的遗址位于马槽广场的圣诞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内,那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教堂之一。从一个弯着腰才能进去的“谦恭之门”进入教堂来到一处小小的地下室,一座大理石祭坛上赫然镶嵌着一颗十四芒星,那就是当年耶稣降生之处。这座教堂最早于公元327年由推动基督教合法化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母親海倫娜修建,但二百年后被毁。现存这座则是公元565年由查士丁尼一世下令修建,现已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据说公元614年的波斯帝国入侵毁坏了不少教堂,但当波斯军队指挥官看到壁画上向婴孩朝拜的东方三博士居然是波斯装束后下令不得破坏,使得教堂免过一劫。后来,十字军东征后也曾对教堂有过大量的维护。等到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所灭后,不过一世的奥斯曼骑兵也到过这里但并未毁坏教堂。而为了不让这些骑兵进入,入口才改成了现在的模样。总体而言,奥斯曼土耳其对于被征服地区的宗教和传统,还真的算是比较宽容。
如同其他地方一样,以色列境内只要是新约上有事件发生的地方,大都建了教堂,唯有带着基督教信仰情节行走,才会人文、历史收获满满。比如,彼得三次不认主的鸡鸣堂、宣讲登山宝训的八福堂、预言耶路撒冷被毁的主泣耶京堂等,个个都有来历。随着基督教的合法化以及于公元380年成为国教,许多罗马帝国要人来到当时已纳入罗马版图的以色利故地寻找圣迹、建教堂,甚至上世纪二十年代,许多国家共同出资在耶稣最终祈祷的客西马尼园旁边修建了万国大教堂。
耶路撒冷犹太圣殿遗址上方,赫然而立的是金顶清真寺,借此可以明白为何耶路撒冷是三教的圣地。
英国赠送的国礼,以色列人祭祀用的七烛台
在世俗人群中长大的耶稣在当时的人们眼中看来无非是木匠之子,因此当他开始传道时在家乡有许多人都不能接受他。这或许是人类的通病,就算是现代,仍有许多人就是不在意你讲的是什么、是否有理,而首先要质疑你是谁、你为什么讲这些,仿佛只有强权和名望才产生真理。以至于后来人们推算圣诞的具体日子时,想当然地认为一定是不寻常的日子,所以认定白昼最短的冬至时期才是圣诞日。直到他开始在外地讲道时,人们没有门户之见,才追随者越来越多,才引起文士和祭司们的妒忌、才要将其置于死地。
他的脚步止于各各他,也就是骷髅地,升天于一个白日里黑暗无光的时刻。而从被定了死罪后背着十字架走向刑场的路,便是现在所説的苦伤路。由于它分为十四个点,因此也被称为十四苦路。在客西马尼园(Gethsemane)时他也曾汗流浃背地请求天父免去那苦杯,但最终他还是祈求不要照他自己的意愿,而是愿天父的意愿得以成全。因而明知已经被人出卖却没有逃避,当兵士过来时吩咐门徒不要反抗、当面临彼拉多和希律的审问时没有为自己做辩解,最终背起十字架,步履瞒珊地走向各各他。而对那些加害他的人,只留下了一句: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当耶稣基督带着一身的伤痛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走向刑场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他的心情想必是难以言表的,那些一定要置他于死地的人,也是他想拯救的人。他想把最好的恩典传给他们,他们却把最恶毒的刑罚强加于他,甚至为此不惜要挟罗马总督、不惜赦免真正有罪的人。
他的心里想必也是满足的,因为他的使命便是成全天父救赎罪人的应许,这是人类在伊甸园里偷吃禁果后就已决定的救赎计划。因而在十字架上他所説的最后两句话,便是“成了,“父啊!我將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他很屈辱,为我们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受毒打酷刑后衣衫褴褛,还要自己背着用于处死自己的十字架走向刑场,罗马士兵在羞辱他、以色列人在羞辱他,甚至连同一同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一个犯人也在羞辱他。
但是他也很荣耀,他以代人受过的方式背负着是对人类的救赎,没有财富、没有权力,却以牺牲自己的方式和精神,成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世俗的荣耀在他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我们都是亏欠、软弱的凡夫俗子,并没有足以拯救他人的神力,甚至连自己都需要拯救,但诚如寇世远牧师的证道《学像耶稣基督》里所説的那样,我们需要留有一颗心,能够看到人们的苦难、听到人们的哭泣。
救赎的路上并非都是鲜花和赞美,有时要默默地忍受屈辱和苦难,而且是来自需要救赎的人们。但人看不到的神能看到,救赎也正是无罪的替有罪的被钉在十字架上。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只管坚守,公义的神一定会让世界变得更好,因为在我们之前早有应许:要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