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地产互联网营销再思考

(2015-07-12 22:40:07)
标签:

杂谈

《互联网营销,到底要坑房地产多久?》

吴昊

 

 

我,当然知道,移动互联时代,客户都在手机上。

我还知道,古今中外,一切生意的本质,就是导流——把人流引过来,赚取需求的预算。这不是骄傲的BAT创造的模式,城市竞争、底商定价,乃至户外广告牌,其本质都是人口争夺。

不是怀孕了,才说“人流”;也不是移动互联时代,生意才意识到“人流价值”。当古人在路口摆摊,码头卖烧烤时,人流就已经是一切商业价值的核心。so,当微信用户到达日活跃6亿时,房地产营销的网推就在这个平台开始咯。

我不敢反对,因为和潮流对抗,很容易被打成SB。房地产网推的同学,每天编N多段子,炫耀点击量;与楼盘相关的媒体、销售、广告商,都得主动转发甲方的网推帖,显得爱这个盘胜似亲妈。

然并卵!

我很想问一下,那些在网络上成为案例的楼盘,你到底卖得好不好?

我怎么会问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既不符合我的身份,也很不合时宜。其实也符合我的身份,也很合时宜。以微信为基底的网推,对楼盘营销,有半分钱作用。

微信的确有几亿活跃用户,我们都想抓住。就像你家门口,有一条川流不息的高速路,每天都有几百万人驰过,只要他们下来买,你家那几百个土鸡蛋,瞬间就空了。

开什么玩笑,高速路在你家门口开出口吗?乡亲们都懂得这个道理,没有开口的高速公路,人流不过是车的噪音;没有机场的航线城市,人流不过是高高在上的鸟,你甩石头打下来?

微信当然人流巨大,但目前只给京东、大众点评和微支付开放。不要寄希望你能获得任何人流,微信可比高速公路封闭得多。

但你会以事实反驳我,微信上的确把你楼盘做成了案例,甚至被刷屏。那我不得不说,请问这些阅读者,有几个去了你楼盘现场?高速路边上的老乡,知道在墙上刷“土鸡蛋”三个字,路过的人都会看到,但是他们不会刷,因为刷了有鸟用。老乡都不会干的事情,你不但干得欢,还干得很有成就感。

1、千万别说你楼盘有全国影响力,这离你失业不远了。

任何商品都追求全国影响力,比如小米、杜蕾斯,但是99.99%的楼盘都不需要全国影响力,90%的楼盘,只需要三公里以内的客户。假设你楼盘公众号有100万个粉丝,但是分布全国乃至全球,但是摊到你楼盘周围三公里的粉丝数只有20个。你维护公众账号的精力,还真不如在十字路口发100份传单。

沉溺于无效客户对你的点赞,你老板知道么?

2、不要说,全国影响力,至少提高业内口碑。

比如你要炒作影响力,请地产联盟转一转,请房精发一发,请黄章林评一评。他们有几万粉丝,点击量轻松过万。

还是然并卵。

现在的业内人士,可不是以前的业内人士。这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以前60、70后的业内人士,属于同龄佼佼者,每一个都是自己同学、同乡中的佼佼者,不但同学、同学买房要咨询他们,说开心了他们自己都会买几套。现在的业内人士是什么?88后、90后,每一个买房人都是他们的叔叔或哥哥,买过房子比他们住过的还多,还谈何“业内”影响“业外”?

事实就是,业内追捧喜好的楼盘,与卖得好不好没有内在关系。如果一个卖得好的楼盘做网推,更可能是操盘人太寂寞,想把成绩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

3、网推可以给房地产导流的话,石头会开花。

互联网确实可以给很多商品,带来更低的销售成本和更高的销售量,还是比如杜蕾斯、小米手机、淘宝爆款、双11购物节。但是于房地产毫无意义。

因为房子不可以B2C,更不可以C2C。请把房多多、全民营销那一套收起来,如果非要套互联网概念,房子的买卖,更似O2O,还是非常深度的那种。所以不要轻信电商在楼盘营销中,有真正的建设性,即便他告诉你,他们有多少客户。

即便携程、中青旅,他们的游客数可比房地产电商多得多,依然做不到对某个景点的拉升或打压。如果他们冬季做三亚的业绩非常好,那也是三亚的冬天本身迷人。

房地产需要人流,不用以客户数、影响力、点击量来吓我。因为我会反问你,你如何实现导流?

人流数量只是常识,导流能力,才是你可以任性和牛逼的地方。不要告诉我你有看房大巴,VIP看房车,以及多少职业顾问,他们手上有多少客户。如果你做得很好,那你不过是在本身存在的市场中,做人流的二次分配。而且手段并不高明,与做传销的、骗大妈的没差别。

当传统媒介崩溃,房地产导流十分的苦难。有多苦呢,不讲房地产了。我们来说说其他领域的:

1、城市导流:
中国有14亿理论上可以随时搬家的人口,分来1%,像天府新区、鄂尔多斯什么的,立刻装满,要消费有消费,要税收有税收。

城市或者新城想要把人口导过来,得先投钱修路吧,得先投钱做城市基础配套吧,得公园、学校、医院先行吧。100亿都未必能把客户忽悠过去,你说你看房专车就可以,欺负我书读得少呢?

2、综合体的导流:

不是说综合体不行了,而是综合体提供的东西,越来越难吸引人流了。购物吧,有淘宝;休闲吧,去农家乐;吃饭吧,大众点评找。到综合体的人流数,已经不足于支付建设和运营成本。想生存下去的综合体,现在那努力得像挣扎一样。

1)、以前逛街土豪多,综合体愿意给LV1块钱租金,还补贴装修,现在文艺青年多,补贴就给了方所;2)、综合体的电影院,团购价就白送一样,还不是吸引你去吃饭,买个袜子什么的;3)、儿童游乐设备越来越多,为啥,吸引孩子不就是骗家长去消费啊?;4)、以前的综合体吃饭都在3-4楼,下一代的综合体,吃饭必须在第一楼的第一排,为啥?敢赌100块吗。

3、大众点评网的导流:

以前人流去吃饭,习惯是顺着附近的道路去寻找。如果这样,大众点评赚毛线的钱。人们必须得习惯通过大众点评去找餐馆,点评网才可以找商家收钱。这事干得多累啊?

1)、首先要把城市每个商家都装进去,显得特别丰富,全国每个城市都如此,地推成本得好几亿吧;2)、要商家提供更便宜的价格,以体现大众点评比直接去划算,生意好得不甩他,生意差的只能认大众点评;赔本赚吆喝,本来生意差,这死得更快。

问,大众点评赢了么?没有,他们还没赚钱。

文章已经严重超载,不得不结束打住。那最后一句话来总结:楼盘营销,莫要想借互联网(特别是微信)来获得客户;楼盘营销,需要思考的是当互联网破坏传统后,新的导流模型是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书和人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