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应该为不诚实买单

(2015-06-05 18:29:38)
标签:

杂谈

谁应该为不诚实买单

 

      上周,美国某教育机构发布的一则关于”被开除的中国留学生白皮书“,一下子把公众的焦点从位于云端的哈佛女孩和安多福男孩们转移到了那些身处沟渠的不幸学子们。每年8000人被开除,这个数据接近于一个整编师的人数。

      震惊之余,很多人怀疑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每年都会遇到3-5个学生和家长求助开除应对,考虑到我接触的学生样本规模,我认为这个8000人的数据其实是基本可靠的。

      问题是,为什么会有那么高比例的中国学生被开除?很多人都把诸多留学乱象(包括8000人被开除)归咎于无良的留学中介。他们认为,不良中介通过造假、虚假陈述和各种误导,造就诸多留学悲剧。但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公允。

      中国的留学市场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能生存下来都是因为有市场需求。造假者有市场,首先是因为有人需要造假者的服务。事实上,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我认为造成这8000名中国留学生被开除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父母。

      学生身上纵然有各种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根源多出自他们父母身上。这些错误有价值观层面的问题,也有具体知识层面的问题。这是本文所想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虽然在京沪广深这些大城市有部分家长对留学有相当的了解外,其他多数父母因为对留学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所以导致其做出非常错误的决定。本文就是想把我观察到的一些常见错误和大家分享。并非批评,意在警醒大家,引发思考和讨论。

教训一:Deflate the inflation(去除水分)。

      中国的许多东西存在注水现象:从GDP到科研论文到猪肉。实际上,中国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成绩也存在着严重的水分。对于前者,大家可能都比较明白了:通过大量应试性操练和不正当渠道获得真题等手段考得的高分,不能代表真实的学术能力。毕竟,美国高中和大学要求的是实实在在把文章读懂,并通过严谨的写作把观点讲清楚写明白,所以习惯了使用排除法解题的中国学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但实际上,中国学生在申请过程中的注水行为更是严重。巧妙逼真地夸大自己的领导经历,精心策划包装的科研项目,由高手捉刀代笔的申请文书。所以,注水的成绩和注水的申请材料,所有这一切都无形中让学生进入了超出其真实水平的大学。日后还债几乎是必然的。

      所以,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去除水分,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孩子的位置。否则,就像曾经的大清王朝,外强中干:虽有GDP全球第一之名,但实则不堪一击。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以为媒体上全是哈佛女孩耶鲁男孩就觉得自己的孩子弄个50名左右的公立大学里所应当。这个排位上的公立大学如宾州州立大学、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和俄亥俄州立大学虽然在招生上显得“比较水”,但其学术标准绝对严格。以身试法的结果就是白皮书的结果:来自上述三校的开除人数最多。

      至于那些帮着孩子一起买答案作弊的家长,我只能说:后果自负。的确,每个人都因自己的选择而承担后果。自己的孩子被开除,多半也是因为自己的选择所致吧。

教训二:Wealth, if not coupled with Wisdom, is bane, not boon. (没有智慧相伴的财富是祸根而不是幸运)。

      大量的案例显示,没有智慧相伴的财富对于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灾难性的。许多中国学生在美国被开除,并不是因为学业成绩差,而是因为规则意识差,行为任性蛮横。这些行为背后的根源就是“金钱万能”论。

      拜金主义泛滥的当下社会里,财富能轻松地扭曲和腐蚀孩子的价值观,让他们不知尊重、平等和规则为何物。还以为美国和中国一样,犯了什么事情有钱老爸都能兜住,都能摆平。

      他们不知道,美国恰恰是一个死磕规则的国家。高度成熟的民主体制建立在高度复杂成熟的规则之上,并且人人都遵守。这些规则,如三岁的孩子去学前班时不可以吃糖果和花生,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不能低于45英里每小时,到房子前后的草地要定期修剪。不遵守规则,后果很严重。

      一些学生以为美国是一个很讲人权很人性的国家。这个没错。人性化表现在制定的规则,而不是规则的执行上。对于规则的执行,没有人性化可言。任何一个中国移民和中国留学生,来到美国的第一课就是因为学会尊重和敬畏规则。

      而那些肆意妄为、以身试法的“衙内”们来到美国后,被开除的几率其实是相当高的。我就知道到一个SAT在11年级考了2400分(满分)的Milton学霸,因为行为乖张,被学校直接扫地出门。

      解决这些问题,根子上还是要解决父母的价值观问题。如果父母不从内心尊重他人,尊重规则,那孩子出现上述问题几乎是必然的。能不能做到?我看短期之内有难度。这恐怕也是“富不过三代”的原因之一吧。

教训三:There’s no substitute for parents’ time(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父母投入在孩子身上的时间)。

      家庭教育绝对是一项技术甚至艺术工作。家长需要投入时间花心思琢磨,并且需要言传身教。留学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家长也需要尽可能多了解相关的咨询,才能做出最佳决策。

      但实际上我们看到很多家长整天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他们潜意识里的想法是:爸爸妈妈多赚点钱,这样将来可以给孩子以最好的教育。这是天底下最荒唐的想法。且不说财富基本上对于家庭教育是一个负面的存在,教育从来不是可以用钱可以买来的。

      家庭教育失败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学习动力不足。很多家长底气很足:有留学中介呢。没错,在留学中介那,家长们可以听到他们想听的一切:没有语言成绩?没问题!高中成绩差?没问题。

      至于一些行为上的问题,则更是被中介的一通忽悠吹上了天:您的孩子我看很好,美国的教育很人性化很开放,许多在国内成绩一般的孩子到了美国都换了个似的……好吧,签约交钱,然后……坐等孩子被开除。

      是中介的错吗?中介当然有错,但说到底还是畸形的需求有问题。哪怕家长有一点点基本的教育常识,95%的留学悲剧都可以避免。这些常识包括:在国内学不好,在国外也很难学得好;英语能力不足(托福连70分都没过),就别把孩子往美国大学这个火坑里推了。您浪费了大把的钞票之余,还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上刻上屈辱和叛逆。

      所以,家长们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你不能期望自己在打着麻将让自己的孩子去阅读。您也无法自己对别人颐指气使而要求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