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杭州:互联网之都
“互联网”这个新闻热词,从9月的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到双11网购,再到不久前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一波未散一波又起。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在离杭州不太远的乌镇,我不敢说这与互联网在杭州如火如荼有很大的关系,但互联网与杭州已形成千丝万缕、水乳交融之境,电子商务、电子政务、P2P、O2O、云技术……各种新生事物在此冒芽、茁壮,我斗胆把它叫做互联网的“杭州现象”。
全球第二、中国第一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出在杭州,其实并不偶然。对于互联网,其他起步早的在搞新闻门户、社交、搜索,马云一上来就瞄着了“电子商务”。
十多年前,当互联网似乎还离人们生活很远时,杭州人马云就诚邀国内网络大佬齐聚杭州“西湖论剑”。
当本世纪初“互联网寒潮”来临时,杭州人孙德良创立的行业垂直门户成为第一个赢利的互联网公司,并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互联网第一股”。
当许多国内的互联网创业基本要找家美国公司作样板拷贝时,美国没有或者说世界还没有的B2B模式,就创自杭州。
当论坛火热,其他地方的网民在天涯、猫朴谈天下大事时,杭州人更注重吃喝玩乐的生活实际,于是就有了全国最大的生活类社区“19楼”。
杭州的互联网也派生出许多颠覆式创新,“余额宝”颠覆了银行理财模式、“快的打车”,颠覆了打车模式;“51信用卡管家”,颠覆了帐单模式。还有蘑菇街、挖财、同花顺、铜板街等等一大串让人眼花瞭乱的产品……可以说除了阿里巴巴,杭州水面下激流澎湃、地火奔突。有人说,互联网金融、智能穿戴等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杭州在国内占据了差不多一半江山。许多企业可能名不经传,但一不小心就做成了行业全国数一数二。
你可以说互联网本身是泊来品,但它一旦与杭州这座城市相遇,立马落地生根。杭州的“开放、包容”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一拍即合,杭州也有了“互联网基因”的强烈印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西湖、运河,可能是国内独有的免费开放,不正是搭建一个免费平台,引来众多流量,各种在平台上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这不就是互联网精神最好的演绎诠释吗?
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笔者看来,互联网的“杭州现象”有这些特征:创业者务实、接地气,用润物细无声方式渗透到各种应用。在创业人群中,既有大量本地草根,也有外来的如网易、华三等巨头,还有大量的海归人员。
在杭州,已形成互联网成熟的生态链,不说各种高大上的创业、创新论坛不断,几乎在每个周末,各种创业小沙龙在园区附近的茶楼、咖啡馆在进行。而召集的方法也都是互联网的,一个公众微信上的帖子,能引来各路专家、投资人、创业者。
去年3月,一个投资人办的微信公众账号,讨论主题是“旅游行业互联网化带来的变革和机遇”,通过微信报名,让主办者有点意外的是,居然有一位是洛阳市的副市长在微信上报了名,而且还真的大老远跑来,作为一个普通的与会者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杭州,一个闪光的创业idea,这就会引来“天使投资”,全球各路顶尖的风投及本地的风投,几乎都手持雷达,寻找初创时期的好公司。在杭州,政府真正做到了“到位不越位”,就如园丁,让这些小苗既不野蛮生长,也不娇生惯养,物竞天择,在这自然、自由、自在地生长。
最后,我忍不住为杭州喊一声:
这儿山好水好,人善良,钱多机会多,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