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佳士得看中国另类投资的未来
9月佳士得在上海在中国的首拍。佳士得国际首席执行官马文斐(Steven P.
Murphy)前天在开幕仪式上表示:“今天是佳士得247年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本周我们将在上海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并以周四晚上的中国内地首拍压轴。通过举行现场拍卖、网上专拍、私人洽购展览、艺术论坛以及各项文化活动,本周佳士得将为国内外艺术界人士呈献一场艺术盛会。佳士得努力实现长远价值,并秉承悠久传统,在这座拥有伟大文化传承的城市我们将继续坚持这一原则。...”
其实他确实没有说错,为了进入大陆市场,佳士得可谓煞费苦心,不惜用圆明园兽首开道。你说堂堂佳士得为什么能如此贱?
据巴克莱银行(Barclays)私人财富管理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将他们17%的财富都投入另类投资品上,而美国与英国的富裕阶层投入的资产比例分别只有9%和7%。
这一切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国内高净值人群投资渠道狭隘,相对不愿意委于他人之手,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和投资。随之必然带动了另类投资品市场的火热。玉石,翡翠,高端白酒,高端红酒,紫檀木,黄花梨,艺术品,邮票,古董,甚至普洱...实际上这几年参与者确实普遍有着不俗的战绩,获利赫赫。所以愈发引得高净值人士心头一片火热。
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下,另类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也称替代投资、非主流投资。是指在股票、债券及期货等公开交易平台之外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标的主要分金融和实物资产两大板块,如房地产、矿业、杠杆并购(Leveraged
Buyout)、证券化资产、对冲基金、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大宗商品、艺术品等诸多品种。
另类投资运作的一个根本理念是:市场未必一定有效率,许多企业、项目的价格没有体现其内在价值,因而离公共交易平台越远,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偏差可能越高。另类投资的重点便放在没有上市、但具有包装潜力的企业和项目上,通过购买、重组、包装、套现,将收购的企业或项目的价值体现出来。
由于不在公共交易平台上运作,另类投资的一个重大特点便是缺少流动性。一个项目从购入到套现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于是另类投资基金一般设有5、10年的锁定期,中途赎回很困难。
另类投资早已存在,但过去一直是有钱人小圈子内的游戏,风险高、透明度低。但是另类投资基金在过去30年平均年回报率达到24%,远高过共同基金的11%和对冲基金的14%
(对冲基金数据仅为过去l5年)。高回报和改善中的透明度,吸引了大量退休基金、大学基金和慈善基金的加入,使另类投资在过去十年中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总规模暴涨50倍,达到800O亿美元(不包括杠杆借贷部分),而且开始由欧美向亚洲渗透。在中国最活跃的当属私人股权投资。新桥收购深发展、凯雷收购徐工,都曾在国内引发震荡。海外土地基金横扫国内写字楼、商场,也是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
另类投资崛起的另一个契机是全球泛滥的流动性以及投资者降低的风险意识。过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资产,将债市、股市估值拉高,公共交易平台上的便宜货越来越难发现,资金于是寻求另类的机会。
另类投资为人诟病的是极高的门槛。进入另类投资基金,过去最少需要100万美元,部分基金甚至要求500万美元。这不仅将中小投资者摒于门外,也不是所有有钱人都愿意投资如此多的于一处的。不过近年入场门槛已明显下降,而且形式变得多样。部分另类基金认购开始贴近共同基金方式,入场费有的降低到5万美元。私人股权基金KKR在阿姆斯特丹上市,土地并购基金Fomess在纽约上市。对于希望涉足非上市投资项目又不愿意将资金锁死的小投资者来说,不太“另类”的另类投资已经触手可及。杠杆投资巨擘黑石(Black
stone)基金于2007年3月22日正式申请IPO,集资40亿美元。黑石的上市,为另类投资揭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另类投资回报较高不是什么秘密。自1987年成立以来,黑石旗舰私人股权基金平均年回报为30.8%,税后并扣除管理费后为22.8%,远高过“非另类”基金的平均回报。黑石新近披露的文件显示,其管理787亿美元资产,2006年投资净赚76亿美元,静收入高达26亿美元。767名员工(其中335名专业人员)平均每人创造财富330万美元,比在投行执牛耳的高盛高出三倍有余,可见利润率之丰厚。
另类投资今后肯定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杠杆性加大了它的杀伤力。另类投资的重组意识,往往对其涉足的企业、行业、市场带来冲击,甚至革命。同时,另类投资增高的透明度以及上市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将私下交易平台推向公众视野、大众投资,甚至进入公共交易平台。私与公的界限变得模糊,减少了黑箱操作的风险,也为大众参与创造出条件。不过,从任何意义上看,另类投资仍属高风险、高回报类,只宜为证券投资之外的补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