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老生常谈:房子质量
2012质量很忙,“质量门”事件不断,行业中关于质量问题的诱因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最主要的一种说法是房地产公司因为售价下滑、利润降低,选择偷工减料,以保证项目的高利润。但有调查显示,行业中大部分质量问题,并不是因为材料的粗制滥造,而是施工和监管。
开发规模增大技术工人减少
工资高了但工人的技术却未必有精进,房屋漏水很有可能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泛水环节点。此外,砌墙饱满度不够等细节处理不慎,贴面砖出现空鼓等都会对房屋防水产生影响。同时,工人流动频率高,建筑速度成关注焦点,干得越多越快也就赚的越多,房屋质量就没有保障。
管理松散成另一杀手
业内提到技术工人太少的问题并非难以解决。只要在施工过程加强管理,房屋的建筑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然而,和技术工人一样,建筑施工企业中那些有经验有能力的管理人员数量也不充足。
原本应该起到第三方质量监督作用的施工监理方,也已很难完全担当质量“把关人”的角色,这使得施工领域中的质量问题不断出现。
仍有偷工减料风险
建筑施工环节的工艺问题,通常会导致房屋地坪不平,层高高低不一致。但是,有时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是采用的建筑材料本身就存在问题,例如使用非标准的水泥和钢筋。
非标准的水泥和钢筋,和标准水泥、钢筋的差别就在于尺寸。非标准的尺寸要比标准的小些,价格相差几百元钱一吨。不要小看仅仅几百元钱的差价,一般一个工地要用几千吨的水泥,仅仅这一部分材料的成本就已经不低。这些不标准的水泥和钢筋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尺寸的差异而造成缝隙,进而出现房屋漏雨等现象。
对质量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辩证对待:并非房价高涨的时候,房屋质量就一定有保证,而房价普遍下降的现在,房屋质量就一定没有保证。但是,根据普通常人的思维,如果房屋质量出问题属于正常现象,那么降价后房屋质量出问题的几率可能会高于没降价之前的房子。毕竟成本价销售的房子和有利润销售的房子带给开发商的空间是大大不同的。
的确,随着楼市调控的进一步深入,房价逐渐步入下行通道,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都可能会面临库存增加、利润下降、资金吃紧等局面。为平抑因此摊薄的利润,其中一些开发商可能会采取种种措施,以降低开发成本。
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应该根据楼市调控带来的变化,采取系统措施,加强监管,防范种种不正当的市场问题。尤其是住房质量方面,更是不能小视,不能让居住不安全成了房价下降的衍生品。
而对开发商而言,认清形势,适当让利,以保证市场的平稳健康。同时,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协调,降低开发成本,而非走歪门邪道,投机取巧。毕竟只有有了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才能有长久不衰的企业兴隆。而任何试图以降低品质、降低安全性保证利润的短视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万科现今已是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公司,这个地位万科和我都想保持,但这就延伸出一个疑问:是靠数量保持还是靠质量保持?如果要质量,就可能会降低速度,万科也有可能从第一降到第二。”
精益求精:贵阳房产商交付精装房需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今年8月1日实施的《贵阳市装饰装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表示,鼓励房开企业对新建商品住宅提供装饰装修的成品房和选单式装饰装修的精品房交付使用,提倡逐步减少毛坯房供应。精装房或将成为贵阳新建商品住宅未来发展趋势。贵阳市人民政府要求,房开企业对精装房装饰装修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产品质量、有害物质限量及燃烧性能控制等标准,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室内环境污染规范和标准的装饰装修材料。
房开企业交付精装房时,应当向商品房买受人提供住宅装饰装修工程竣工图、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和包含住宅装饰装修内容的住宅质量保证书等。交付精装房未提供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的房开企业,将由住建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被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无违法所得的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