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也说:房产金融限制下的新出路
1、商业银行:由于政策的鼓励,加之银监会态度明确,商业银行在保障房的支持,在传统的审批和成本上均体现了优势。同时,类似建行在“理财资金”和“投资模式”上的创新探索,也显示了银行在谨慎的同时,寄希望获得更多的份额和寻找出更具盈利性的模式。
2、政策银行:国开行建议筹措保障房专项基金,而监管部门的反对意见使该模式探索后延,但也显示出地方政府在运营上的强烈需求。
3、社保资金:社保资金5%参建保障房的表态,以及公积金早前已介入态势等,均显示出社会保障性质资金在政策上的迎合,以及对保障房“蛋糕”的预期。
4、地方融资平台:在地方融资平台调整压缩的大背景下——“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只准在保障房上新增”。
5、保险资金:太保在上海40亿元债权投资参与公租房,被监管层提示风险,但也显示出险资借道政策参与不动产的冲动。
6、信托:在政策对信托监管和限制日愈收紧的背景下,保障房信托计划兼顾土地开发的赢利模式,预计将成为信托创新的热点。
7、证券市场:与国内房企“集体转型商业地产”的市场行为不同,当前A股上市房企“集体转型保障房”的核心在于符合再融资的政策要求。
8、企业融资:大型国企与地方政府组建“政企联盟”的保障房开发模式,预计将成为未来地方政府解决资金困局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