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虎伍兹的困境和男人的悲剧

(2009-12-14 07:23:55)
标签:

杂谈

老虎伍兹的困境和男人的悲剧

 

老虎伍兹的困境和男人的悲剧 

    对伍兹的兴趣尺度在不断滋长,真真假假一起上场,12月11日其在个人网站上发表声明。他表示,对于他的不忠行为,令妻儿及很多人失望,感到十分抱歉,并希望能获得原谅。

  他表示,经过深刻考虑后,决定“无限期休息”,暂别职业高尔夫球赛,因他需专注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丈夫及父亲,希望在这个困难时刻,隐私不受侵扰。

    这样的事他不是第一个也决不是最后一个,人性的真实本没有隐私。

    刚好网络上出现了“礼貌性上床”的一个新词,也同样引来了对人性深层的分析,从心理上分析“礼貌性上床”更有迹可循的。

  事实上,性关系本身也是人们建立关系的一种方式。不是出于情欲的“礼貌性上床”,有可能是为了寻找某种满足,建立某种关系,比如想要得到你对我的好感或认可等。

  在这种礼貌性上床中,行为人有可能为了满足对自己价值的认可,认为通过这种行为,表示他在对方心目中是有魅力、有价值的。这也显示出,事实上,行为人在潜意识里,对于自己是有某种不自信的。这种情况下,其实行为人往往是在无意识中发出了一些性邀请的信号,所以当对方接收到信号提出性邀请时,行为人虽然有所惊讶,但“出于礼貌”,还是会进行这种“礼貌性上床”。这是行为人潜意识里的一种状态导致的结果。

    “阶段性好色”、“礼貌性上床”是男人的借口,或许也是许多男人的墓地。如果面对现实,回归家庭、回归平静是必然的唯一的好结果。

可还是有太多的各年龄段的人,执迷不悟或悟而迷之。

心理揭秘:人为何会执迷不悟

    您是否曾经有过陷入某事中不能自拔的经历,或者像家人抱怨的那样,总喜欢一条道跑到黑。不少具有这种行为风格的人最后获得了成功,但与之一步之遥的另一面就是固执了。那么———固执心理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在身边发现一些悲情人物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虽然并不愚钝,却常常陷入某一个绝对没有好处的事情中不能自拔。任凭周围的亲戚、朋友、旁观者如何劝说,他们总是执迷不悟,甚至还要找出很多幼稚的理由来欺骗自己,直到有一天,当他受尽折磨,终于解脱的时候,才幡然醒悟,追悔莫及。近日出版的科普杂志《大科技》介绍了这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那么,这种心理问题为何存在,它对人们的生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何种因素导致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指的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无法将客观与主观、现实与假设很好地区分开来。如果将自己这种已有的经验驾驭现实之上,并过分固化的话,就产生了执迷不悟。华夏心理网心理咨询师曹芬元表示,人本身对事物是有自己认知的,对事件的态度是由自己的评价来决定的,而且这种评价是依赖于其自身的经验。

  此外,美国心理学家莱昂-费斯汀格在解释人的执迷不悟的心理时,认为这是由认知失调导致的。他认为,人都会遇到信念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认知平衡失调,此时,人们就会感觉难受从而想办法来恢复心理平衡。恢复平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承认事实,一是找到一个理由来维持平衡。后者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失调———当你做决定采取行动或者遇到跟你原先预想的不一样的信念、情感或价值观后,引起内心冲突,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状态。

  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的李玲认为,认知失调可能会导致执迷不悟,但执迷不悟并不一定是由认知失调所引起的。导致执迷不悟的原因有许多:首先是思维定式,以前认识事物的习惯可能会影响后来认知事物的方式,而不会因时因事而进行变化,这表现为人们的固执;其次,有的执迷不悟是由于心里的保护,有时人们未必认识不了事物的客观,只是由于自我防御机制,会使人坚持自己的看法。这就是说我们在劝解别人的时候语言要恰当,如果不恰当的话,两人会因为言辞争论,而不是因为事情本身;再者,有的是由认知失调引起的,比如说曾经有一个女孩深陷爱情骗局,别人一眼就看得出来是在骗她,但女孩子就坚持认为那个男人是爱她的。这就是另一种的固执。

  执迷不悟常见吗?

  曹芬元认为,每个人都会产生过执迷不悟心理,这是很常见的。人在认知时会依赖于自己的经验,受主观影响,有时认知会偏离客观事实。就比如说旁观者清,就是因为旁观的人没有先入为主的那种经验和情绪,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事情,故而在一定程度上

  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一位女士谈道:有时候自己太过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行,所以就觉得以后的每一件事情自己也可以做到。同时又想着你们说不行,我偏要试一试,证明给你们看,你们都是错的。还有人说:也说不好为什么会那样,只是觉得有样东西自己没有尝试过,很想试一试。有时别人也说了,自己心里也觉得可能会失败,但是又隐隐觉得有成功的希望,就有强烈的欲望去试一试。

  如何调整执迷不悟心理

  李玲说,执迷不悟对人的影响,要依赖于其主观的定义。如果你坚持的是对的,那么其正面的影响就要大些,有的时候成功与固执只有一步之隔。但如果以此固化自己的思维,会导致前进的停滞,无法创新。如果是因为自我保护而产生的固执,那会使自己无法客观地认清事物,只是在一味地逃避。她说,我们应当用开放的意识,去分析利弊。对于负面的影响,要分清楚好处与坏处,那么这种影响会减轻。如果只是一味地逃避、自卑或是与他人缺少沟通,负面的影响就会增大。

  曹芬元希望人们在认知过程中,要认清现实与假设、主观与客观。她指出,遇到事情应当理性,提醒自己情绪会让自己的认知有偏差;任何事情对事不对人。不要将人与事情联系起来,不要带着成见去认知。

  至于认知失调导致的执迷不悟,李玲说,调整的途径有三:一是改变或否定认知的一个因素,二是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进行调整,三是再增加一个能够减轻这种痛苦的因素。如果执迷不悟非常严重的话,就应该去看心理咨询师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