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伍兹的困境和男人的悲剧
标签:
杂谈 |
老虎伍兹的困境和男人的悲剧
他表示,经过深刻考虑后,决定“无限期休息”,暂别职业高尔夫球赛,因他需专注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丈夫及父亲,希望在这个困难时刻,隐私不受侵扰。
事实上,性关系本身也是人们建立关系的一种方式。不是出于情欲的“礼貌性上床”,有可能是为了寻找某种满足,建立某种关系,比如想要得到你对我的好感或认可等。
在这种礼貌性上床中,行为人有可能为了满足对自己价值的认可,认为通过这种行为,表示他在对方心目中是有魅力、有价值的。这也显示出,事实上,行为人在潜意识里,对于自己是有某种不自信的。这种情况下,其实行为人往往是在无意识中发出了一些性邀请的信号,所以当对方接收到信号提出性邀请时,行为人虽然有所惊讶,但“出于礼貌”,还是会进行这种“礼貌性上床”。这是行为人潜意识里的一种状态导致的结果。
可还是有太多的各年龄段的人,执迷不悟或悟而迷之。
心理揭秘:人为何会执迷不悟
那么,这种心理问题为何存在,它对人们的生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何种因素导致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指的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无法将客观与主观、现实与假设很好地区分开来。如果将自己这种已有的经验驾驭现实之上,并过分固化的话,就产生了执迷不悟。”华夏心理网心理咨询师曹芬元表示,人本身对事物是有自己认知的,对事件的态度是由自己的评价来决定的,而且这种评价是依赖于其自身的经验。
此外,美国心理学家莱昂-费斯汀格在解释人的执迷不悟的心理时,认为这是由认知失调导致的。他认为,人都会遇到信念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认知平衡失调,此时,人们就会感觉难受从而想办法来恢复心理平衡。恢复平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承认事实,一是找到一个理由来维持平衡。后者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失调———当你做决定采取行动或者遇到跟你原先预想的不一样的信念、情感或价值观后,引起内心冲突,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状态。
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的李玲认为,认知失调可能会导致执迷不悟,但执迷不悟并不一定是由认知失调所引起的。导致执迷不悟的原因有许多:首先是思维定式,以前认识事物的习惯可能会影响后来认知事物的方式,而不会因时因事而进行变化,这表现为人们的固执;其次,有的执迷不悟是由于心里的保护,有时人们未必认识不了事物的客观,只是由于自我防御机制,会使人坚持自己的看法。这就是说我们在劝解别人的时候语言要恰当,如果不恰当的话,两人会因为言辞争论,而不是因为事情本身;再者,有的是由认知失调引起的,比如说曾经有一个女孩深陷爱情骗局,别人一眼就看得出来是在骗她,但女孩子就坚持认为那个男人是爱她的。这就是另一种的固执。
执迷不悟常见吗?
曹芬元认为,每个人都会产生过执迷不悟心理,这是很常见的。人在认知时会依赖于自己的经验,受主观影响,有时认知会偏离客观事实。就比如说“旁观者清”,就是因为旁观的人没有先入为主的那种经验和情绪,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事情,故而在一定程度上“清”。
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一位女士谈道:有时候自己太过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行,所以就觉得以后的每一件事情自己也可以做到。同时又想着“你们说不行,我偏要试一试,证明给你们看,你们都是错的”。还有人说:也说不好为什么会那样,只是觉得有样东西自己没有尝试过,很想试一试。有时别人也说了,自己心里也觉得可能会失败,但是又隐隐觉得有成功的希望,就有强烈的欲望去试一试。
如何调整执迷不悟心理
李玲说,执迷不悟对人的影响,要依赖于其主观的定义。如果你坚持的是对的,那么其正面的影响就要大些,有的时候成功与固执只有一步之隔。但如果以此固化自己的思维,会导致前进的停滞,无法创新。如果是因为自我保护而产生的固执,那会使自己无法客观地认清事物,只是在一味地逃避。她说,我们应当用开放的意识,去分析利弊。对于负面的影响,要分清楚好处与坏处,那么这种影响会减轻。如果只是一味地逃避、自卑或是与他人缺少沟通,负面的影响就会增大。
曹芬元希望人们在认知过程中,要认清现实与假设、主观与客观。她指出,遇到事情应当理性,提醒自己情绪会让自己的认知有偏差;任何事情对事不对人。不要将人与事情联系起来,不要带着成见去认知。
至于认知失调导致的执迷不悟,李玲说,调整的途径有三:一是改变或否定认知的一个因素,二是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进行调整,三是再增加一个能够减轻这种痛苦的因素。如果执迷不悟非常严重的话,就应该去看心理咨询师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