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言多必失的又一幕悲剧后
这是七月反思录的第一篇,《见证:言多必失的又一幕悲剧》写给我的女儿点点。美国艺术家安迪渥荷曾说:“我学会闭上嘴巴后,获得了更多的威望和影响力”。
大智若愚,有学问的人一般不乱讲话。只有那些胸无点墨又爱慕虚荣的人才喜欢信口开河,大发言论。“宁可把嘴巴闭起来,使人怀疑你是浅薄,也不要一开口就让人证实你的浅薄。”这是一句值得我们牢记的名言。
所以在研究说话艺术时,首先要学会“少说话”。
你也许会反驳:“既然人人都要学少说话,那么,说话艺术就不必细加研究了。”其实不然,少说话固然是美德,但人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只能“少说”而不能完全不说。既要说话,又要说得又少又好,这才是口才的艺术。
首先,言多必失,说得越多,显得越平庸,说出蠢话或危险话的几率就越大。我们要记住这样一个原则,在任何地方和场合,我们要尽量少说话,缄默是值得提倡的。如果非说不可,那么,你要注意所说的内容、意义、措词、声调和姿势,以及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怎么说才得体。
其次,不知内情,就不要胡说八道。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可随随便便说人短处,或揭露别人的所谓隐私。要明白,别人的事你知道的不一定全面可靠,也许还有你不知道的隐衷。你若将自己知道的片面现象贸然宣扬出去,难免会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等到真相大白之时,已经是覆水难收了。
有那么一种人,喜欢兴风作浪,把别人的是非编排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逢人就说,世间不知有多少悲剧由此而生。所以,当有人向你说某某的短处时,惟一的办法是听了就忘,谨缄君子之口,不要做传声筒,不要轻信这些片面之词。
谈论别人,不可因片面的观察背后批评。圣人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细察老于世故的人,他们在应酬中的确只说三分话,这不是他做事缺乏光明磊落,而是在生活和工作应酬中累积出来的经验。老于世故的人,知道不是事事可以对人言。所谓说话留半句,是指不必说,不该说的话,这绝不是不诚实,决不是狡猾。
坦率真诚、快人快语、言无不尽、这是人的美德。但人心险恶。你的坦诚和言无不尽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会给你造成伤害所以不得不防。沉默是金,雄辩是银。不言而明,无声胜有声是“说话”的最高境界;言简意赅,以少胜多是说话的第二境界;口若悬河,伶牙俐齿是说话的第三境界;敦敦善诱,以柔克刚是说话的第四境界。有时需要不说少说,有时需要能说多说。为人处事,成功与否,首先就取决于你说的本领!
要想说话少出漏子,务必做到:一是多听少说;二是绝不轻言人事是非,三是话不说死,留有余地;四是要理直气壮、真诚动人。
三思而言,三思而行,谨言慎行绝非易事,没有相当的历练和修养是难以做到的,爸爸到了这个年纪也还会犯许多低级的错误,希望女儿知道:每一个平凡的人,之所以平凡是因为总会在许多应该做得更多的时候,没有做好,或者根本就没有做,甚至做了相反的事,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只要能及时认识错误并让更多的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能把一件下地狱的事,变成了一件上天堂的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