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的凤凰 远游的房间

标签:
房产 |
上海译文出版社计划推出17卷本《村上春树文集》,目前已有《挪威的森林》、《斯普特尼克恋人》、《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且听风吟》、《夜半蜘蛛猴》等多种面世,这将是迄今为止内地翻译出版的最完备的村上春树的作品集。远在日本的村上春树刚刚给热爱他的广大中国读者写了一封信,仍由专攻村上作品的翻译家林少华译出。
远游的凤凰 远游的房间
村上春树致中国读者的信
林少华:村上春树信中,他将写小说十分村上地比喻为造房间,并认为这个房间可以从他“所在的场所远游到别的地方”,把他的小说称为“远游的房间”。
房间为什么可以远游呢?这是因为房间主人所诉说的“生之意义”或“生之原理”在世界任何地方——日本也好中国也好——都没有什么区别,人们“能够通过房间这个媒介共同拥有某种东西”。
这自然是房间远游的最根本原因。但仅仅这样,村上房间是不可能漂洋过海远游到我们中国的,游来了人们也进不去,毕竟房间是用日语建造的。
作为译者,我的任务就是要使让房间排除语言的障碍远游到每一个人面前:把建筑材料由日语置换成汉语。一砖一瓦地取下来,再一砖一瓦地砌上去——从《挪威的森林》开始,十几年来我一直起早贪晚小心翼翼地做这样的砖瓦工和泥水匠。这不但要外观上尽可能不变形走样,还要往里面运进沙发和饮料——人家村上君准备了“舒适的沙发”和“好喝的饮料”,而若我准备的沙发不舒适饮料不好喝甚至变味儿,那么我便不是一个合格的工匠,而愧对作者和读者。
更费神的是,文学翻译决不仅仅是技术处理,还有个艺术再现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技术操作上置换一砖一瓦的同时,还要在艺术上使其保持整体搬迁的效果。格调是建筑物的灵魂,审美感动是艺术的真谛。即使房间用料再考究,工艺再精湛,而若客人没有村上所追求的“宾至如归之感”,不能够“心怀释然”,不能够在房间同作者“分享什么”,那么这样的房间即使远游到中国又有什么意思呢!无非游乐园里供人们一笑置之的仿洋建筑而已。这样的翻译只能说是在翻译文字,而不是翻译文学。文学翻译,说到底是破译他人的灵魂与情思,是传递他人的心律和呼吸,是重构原文的氛围和韵致。亦即传达“房间”的格调、氛围与感觉。
那么,村上房间的总体感觉是什么样的呢?北京师大王向远教授在日前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中认为:“村上的小说在轻松中有一点窘迫,悠闲中有一点紧张,潇洒中有一点苦涩,热情中有一点冷漠。兴奋、达观、感伤、无奈、空虚、倦怠……交织在一起,如云烟淡霞,可望而不可触。翻译家必须具备相当好的文学感受力,才能抓住它,把它传达出来。”应该说这边是华丽而又中肯的见地。很大程度上也是我多年来致力于传达的东西——我想最大限度地让村上君的房间原封不动地远游到我们中国,以请大家进去寻找百分之百的自己、“百分之百的女孩”和等待“大象重返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