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后的中国楼市
(长假学习之四)
先让我们看看十一黄金周前后,各地的成交数据,据著名房地产独立评论家牛刀说:
南京黄金周前五天只有23套房子成交,是历史的冰点的冰点。成都、西安、长沙、厦门、杭州等城市,成交量是一个比一个少,除成都在黄金周的第一天有所成交外,其他城市只能说是还没有出现零成交而已,这一定不是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希望看见的。
许多地方政府纷纷抢在十一黄金周前推出救市举措,意图很明显,就是想在楼市销售的传统黄金季节,刺激楼市,以达到维持高房价的虚假繁荣。遗憾的是,楼市成交量不升反降,市场给了无知者以无情的嘲笑。
再来看看四大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也降至历史低点。北京前五天平均一天不到百套,比之今年五一黄金周还不如;上海平时每天还有三五百套成交量,黄金周还有一个大的假日房展,成交量却一落千丈,日均也就一百来套;广州是轰轰烈烈的大促销,但是光听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最让人深思的还是深圳,本指望秋交会放量上攻,却不想秋交会人气鼎盛,就是没人买楼。第一天成交量80套后,就没有好起来,随后是51套、46套、64套、76套,五天才卖317套,而且均价一路走低,第一天是15146元,第二天是12137元,第三天是11528元,第四天是9599元,第五天是8395元。单日成交均价跌破9000元。
由此看出,中国房价的下跌已经不是局部城市,已经蔓延到全国各大城市,就象三亚一样的三四线城市房价也开始了下挫,大有直接将前两年的涨幅降下来之势。透过市场的表象,再来看看十一黄金周后中国房地产的走势,中国房价正在渐渐回归理性,理性的标志是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和谐状态。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信心。
救市,绝不可能是以维护高房价为目的的救市,而是以放大成交量为出发点的救市,这不是什么信心的问题,而是购买力的问题,只要需求方购买力达不到目前房价所要求的水平,房价下跌的趋势是谁也救不了的。
其实宏观调控本身就是一种救市,这种救市并不是单纯以打压房价为目的,而是以改变住宅的供应结构为导向,设法以改善供给的方式来适应需求,在满足住宅住的功能时,设法化解楼市泡沫,降低金融风险。现在来看,宏观调控还没有完成,还将有进一步调控的措施出台,只不过会把节奏放慢一点,把政策环境再宽松一点。
所以,针对目前形势,精明的开发商仔细算算帐,尽快降价卖房子比囤积房子要强一百倍。
本次黄金周的地量成交,已经在告诉我们,想买楼的还真多,可就是出不了手,不是不想出手,而是一出手就要面对未来的月供,当今中国社会是个低福利高通胀的社会,没有多少人敢把后几十年的身家性命压在一套房子上,这是中国社会的实情,也是贫富之间的矛盾,所以,许多普通住宅应该在社会保障性住宅还没有大规模投放市场之前,赶紧降价出售,避免出现广州已经出现的普通商品房价格还要低于经济适用房的价格,那开发商就更没有钱赚了,房子也就更难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