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成功的背后
----2008十六天的感受(之一)

16天了我在博客中没有留下一篇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文章,我早想好了,要等我看完了全过程,才能真正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先写个提纲,今后几天慢慢写:
一)体育精英战略和真正的体育强国----我的金牌观
二)中国式爱国和暴发户式的过度包装----我看开闭幕式
100年,是找来的理由
7年,是一个承诺,
16天,是全体运动员真正成就了北京29届奥运会的历史地位,
不是开幕式,不是闭幕式,也不是中国的100枚奖牌 。
被包装后的成“功”
电视中让我们看到了所有的奥运场馆,这些只是以一场十六天的运动会作为理由,可以倾举国之力投注其中的工程项目。这举国之力的投入,其收益如何、成本几多?是否符合社会长远利益?是否牺牲了大部分公民的利益?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就是正常的吗?也许它造成的诸多后果是未来16年乃至更久也无法得到弥补的。
有人说,奥运会的建筑是中国历史上继万里长城之后最昂贵的建筑物。伴随奥运建设的是一个基础设施国际化的新兴城市的诞生,以城市自然发展的速度,北京不到十年所发生的超过了西方城市100年的速度,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发展带来的又是什么?这更是我们需要反思的。
那么,奥运会以后,那些国际顶级的场馆怎么办,需要投入多大的资本去维持日常运营,从而避免它成为爬行动物的栖身之地?这些投入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在德国、日本等国家,所有的体育设施对所有的公民免费开放。奥运会后,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有利于人民的措施,这才是举办奥运会应该考虑的,也符合全民机制的奥运体育精神。真正希望北京奥运会能够在各方面给中国人以前进的动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