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赏石

“形、质、色、声”到“秀、瘦、雅、透”是由凡入圣的过程
人的认识是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中国赏石文化理论的发展也正是遵循着这一规律。石头从“用”到“玩”是一个发展阶段。“用”以制器实用为主,“玩”以怡心悦目为主。这是由低级到高级的一种体现。从“玩”到“藏”体现了价值观,从“藏”到“论”体现一种文化的“入流”。中国的石文化是从“有石无文”发展过来的。赏石文化经历了从“形、质、色、声”到“秀、瘦、雅、透”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柳宗元(公元773年至819年)在“秀石”的鉴赏方面,在他的《与卫淮南石琴荐启》中第一次明确认知并提出了岩石的基本物理属性,提炼总结出“形、质、色、声”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虽然还只是就石论石,虽提出了“奇”的概念,但还没有升华到人文性质的赏石文化阶段,尽管如此至今还深深的影响着雅石评价,经常被人们引为重要的评石指标。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宋代的米芾。
米芾中国艺术史上声誉甚隆的人物。石文化中尊为“石圣”。
米芾精通石、书、画、词。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多见的全才。米芾是中国石文化史对石头最钟情的一位大爱石家。米芾拜石的故事更是为后来的爱石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米芾在900多年前所拜的安徽巢湖石“石丈”高约八尺,两人合抱不及,秀、瘦、雅、透似人形。米芾在公余之暇在宝晋斋读书挥毫,每天抱笏揖拜石丈。拜石从此成为历代赏石活动最高的形式并蔚然成俗。见到石头就生崇敬心。雅石在赏石活动中成为师表,神圣精灵垂范永世。这是中国石文化的一大幸事,是中国石文化史上最珍贵的圣物。
米芾所拜之石丈尚安在并得到安徽无为县人民政府的妥善保护,使我们可以到那里拜石和缅怀石圣米芾。
宋代的《渔阳石谱》中记载“元章相石之法有四。语焉:曰秀、曰瘦、曰雅、曰透四者。虽不能尽石之美,亦庶几云。”以“秀、瘦、雅、透”来论石把“雅”字道了出来,这是开天僻地的。柳宗元的“秀”字一筹。“雅”就是入道了,是上了台面了。进入了社会的上层建筑领域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对中国石文化继往开来的总结,现已成为千年沿用的通训。相石法是严谨精到的雅石评价的方法。至今仍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辉。米芾相石法是中国石文化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石玩进入了雅境,与诗歌书画等共同构筑起了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由于有了相石法,奇石中的不美、不雅的因素有了修剪的利器,炼石成艺,使赏石拓宽了文化的内涵,成为君子雅事。米芾也自然转贤为圣了。
米芾的“秀、瘦、雅、透”正是评石标准“善、美、雅”的三法印。同时米芾被尊为石圣还因为他对石的“通与敬”能够起到最好的榜样作用,深受后代爱石人敬仰膜拜。
“秀、瘦、雅、透”是雅石评价原则。
石头当它被人赋予了灵性后,就成为艺术品具有了艺术性的雅石。对于艺术品的评价要根据艺术品的特性进行评价,不能按照工业产品的产品质量标准去衡量,也不能照搬自然科学的定量方法去评价。总体说来对雅石的评价是要把握总体,是定性的、是全美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