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365处世之道:一静二平三忍四让
(2023-05-24 17:05:59)
标签:
365 |
一静:《道德经》里讲:“清静为天下正。”人生如水,唯有静,方能沉淀下来。万事静中求,人也要从“静”上下功夫。
一切智慧、美德,无不从清净的心里流淌出来。烦躁的心,就如同污浊的水,一片混沌,什么都看不清。
世事变化无常,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苦辣酸甜,都是我们要日日面对和要品偿的人生滋味。该来的,来了;应去的,去了,雨后的天,又晴了,哭下的泪,又干了。往往是世界如旧,人如旧,天如旧,而我呢?我的心呢?
心态好的人,心静如水,天大的事儿压在心头,也能举重若轻;心态不好的人,容易烦躁,芝麻大点的小事,也会寝食难安。
二平:是平淡,是平衡,也是一颗平常心。
《庄子》里有一则比喻:白天鹅不需要天天沐浴,身上的羽毛也一直都是洁白的。黑乌鸦的羽毛永远都是黑色,也不是因为它整天滚在黑色染料里。
天鹅的白和乌鸦的黑都是出于本然,不是苛求的结果。守住平常心,就要做到面对别人不攀比,面对自己不苛求。
《菜根谭》中讲:“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
世间总有不平事,不要气愤,不要抱怨,一来损伤身体,二来无益于解决问题。问题的形成有原因,问题的解决有过程,有时要快,有时要慢,有时要拖,有时要磨。对和错,也分时间和场合,也分人群和事件。心小了,事大了;心大了,事小了。
人生的成与败、得与失,总是不断交替,却又是大致平衡的。心若不平,世间万物跟着烦乱,纷纷攘攘,无穷无尽;心若放平,不执着、不着急,安安稳稳的幸福感也就随之而来。
怀平常心,行平常事,交平常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繁花落尽终寂寞,辉煌过后常平谈。做好平常的事,过平常的生活;做个心态淡然的人,享受波澜和平静的人生。
三忍:忍是大人的气量,忍是君子的根本。《百忍歌》里讲:“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
俗话说:“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腹里能撑船。”一个人要想成事,一定要有过人的肚量。
《道德经》里讲:“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意思是,能包容一切,才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行事周全。
忍是海纳百川的包容,忍是阅尽人间百态的参透,忍是历经万事的豁达。天塌不了,地球少了谁都转。功名万世皆尘土,无名小辈何所营?
四让:“让一步,宽一分。”待人接物,需抱以宽厚态度。因为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进一步做准备。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让出一点余地,留给他人走。如果争先恐后,人人都有堕入深渊的危险。
矛盾无处不在,问题何处都有。让,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给别人了方便,给自己修了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