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365《七步学习法》简介
(2022-11-16 09:09:03)
标签:
365 |
《七步学习法》简介
一、长计划短安排
1.目标倒排。就是以果追因。比如说某同学理想是做大学教授——必须考入名牌大学——成绩评估差30分——分析弱科弱项是什么?——补强的方法与时间——三年、一年、一学期、一月、一周要完成什么——遇到问题怎么办?
2.老师指导。规划要结合自已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成绩评估,在老师指导下规划发展方向,再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拿出各个阶段的学习计划,最后汇总完成长短结合的远期与近期学习的详细规划,因为有老师指导,何操作性很强。
3.督促落实。理想是容易丰满的,科学规划也不是太难,最难的是落实与坚持落实,人都是有惰性的,做法是把逐日计划公开,互相提醒、督促。
二、先预习再上课。
要求每一位学生,课前必须预习,每学期开始,上课第一个环节就是检查预习,直到养成习惯形成自觉。预习要求就是“读、写、思”明确具体好操作,易检查。
1.读:通读教材,每科课前都要把相应的教材最少通读一遍,把自己疑点和问题,用不颜色的笔勾画出来,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类的问题,听课的着重点一目了然。老师检查也很简单,就是看课本是不是很“干净”。
2.写:预习以后要完成相应的预习题,课本上例题也习题尝试着分析解答,不会做不要紧,但要找出不懂的点在哪?这样在课上老师分析例题时,就更容易深入进去。对书后的习题,课前尽量试着练练,最起码先弄清自已那不会?
3.思:课前预习实际也是复习,因为知识都是相联的,在预习新知识的同时,一定会联系到以前的学习的内容。因此预习要勤于思考,主动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把新知识融入已有的认知系统,避免碎片化学习。
三、专注听及时记。
课堂教学是学生释疑解难、深刻领会知识的主要阵地。专注课堂是高效学习的必然选项,及时记录听课重点、感悟及疑问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法门。
1.专注听课。衡水中学对专注听课是从内到外全方位的要求,如:学生上课要坐正,不闲聊,不旁视,不做小动作;听清老师课上讲的每一句话,看清每一个字的板书,理解每一个手势;课后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问老师,唯一条件是要复述老师课上讲的话。
2.及时记录。一是记录老师对重点知识的分析,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课,学生已经锚定了重点,课上再听老师的分析,感悟会更深,记录可以加深理解;二是记录新的疑点,以便课后反思完善。
四、抓紧复习整理。
课后要抓紧时间,及时复习整理,巩固听课成果,及时补漏释疑。使新学知识与以往习得形成系统,融会贯通。当然复习也要讲方法,漫无目标的翻书看笔记效率低下,“想、查、看、写、说”五步法,值得借鉴:
1.想:课后尽快安排复习,这叫趁热打铁。方法是回想。就是合上书与笔记,闭眼回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尽量多的回忆细节,如同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过一遍,以加深强理解与记忆。
2.查:回想之后,针对记忆不清的概念、文字表述的准确情况。查看课本上的对应知识点。与记忆中的两相参照,以期进一步补全记忆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一般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看:看听课笔记,结合前面的“回想”与“查书”,进一步整理“听课笔记”,听课时随堂笔记一般都比较零散,只是记录些“重点、要点与疑点”。课后复习时要进一步结构化本节知识,一来借整理加深理解,二来也便于以后复习时查看。
4.写:就是把听与课后复习还没搞懂的概念、规律、习题及其有疑问应用等等,都详细写下来,找机会再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
5.说:就是合上课本与听课笔记。把课上的内容“系统性”地复述一遍,这次复述与一开始的回想不同,不是按老师上课的顺序,还是按自已整的逻辑关系,用自已的语言说出这节课的结构,重点及其应用等等。
五、作业限时高效。
就是“作业考试化”,考生在考试状态答题,必然是“适度紧张、心无旁骛、先易后难、下笔果断,答理规范”,从而体现出极高的效率。
1.充分规划准备。作业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规划好时段,一旦开始某科作业,就不要多想其它。像考试一样限时定量的作业。切不要做这科作业,想着另一科作业,更不要听着音乐做作业,三心二意低效高耗。
2.先复习再作业。无论时间松与紧,都要养成先复习再作业,这叫“牢记使命”,做作业是练习使用所学知识。作业前先复习一遍,一来多一遍知识再现,二来也有利于作业时快速联系,降低做题的难度提升学习效益。
3.先做易后做难。象考试一样做作业还体现在“先易后难”上,就是先完成相对简单题目,偏题难题留到最后再解决。千万不要钻牛角尖,严禁被一道难题卡住时间太长,这是考试中的“多得分原则”,要在平时作业时就加强训练。
4.作业后要检查。一个科目作业完成后,一定要回头认真检查一次,看看有没有笔误、过失性错误、常识性错误。在各种考试中,能否达线差距往往不在于难题的突破,而决定于简单题作答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这个习惯要在平时作业训练中养成。
六、常反思多总结。
每天睡前反思自己一天的学习,取得什么成绩,突破那些环节,还有什么需要优化。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与问题,让追求优秀变成习惯。
每周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做一个总结,哪些科目感觉较好,哪些科目还较薄弱,时间可以适当调整向薄弱学科倾斜。分析一周哪几天学习效率比较低,心情比较烦,原因是什么?如何调整?冷静思考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逐渐向做优秀靠近。
每次考试之后,做一些数据统计,对每一个学科的每一个考题得与失,进定量分析,通过数据说话。再细析原因,是审题出了偏差,还是运算出了问题;是根本不懂,还是看错题了,都要记下来,提醒自己下次不再犯类似错误。
七、好题本错题本。
每人都有两个本子“错题本与好题本”。分别记录“错题与好题”。错题记录练习与考试中做错的题目;好题本记录典型、有代表性、可拓展的例题、习题与考题。一来是多做一遍使之更熟,二来是便于以后反复练习加深理解。
对作业或考试中的错题,要认真分析、详细订正后再录进错题本。除了题目及详细解答外,还有过程分析,与之相联系的知识、规律、易错原因,以达到彻底消化的效果。不仅如此,还要举一反三,把类似题型的分析方法梳理清楚,隔一段时间或考前都要拿出来看看,做到不犯第二次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