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365如何听讲与检测
(2022-11-10 08:09:44)
标签:
365 |
如何听讲与检测
一、听讲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不专心听讲,边听边玩,听着听着就走神,说话、做与听课无关的事。
第二个层次:专心听讲,但抓不住要领,不会听思路,对简单知识能听会弄懂,对难点、思维点、复杂点理解不全面。
第三个层次:不但专心听而且会听,能抓住重点,跟着老师一起动脑子。
二、听课要义
三、当堂掌握要义
指课堂上就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的新内容,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对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如何变形和运用。
对文科中的要点、新词、句型、语法关系要及时熟记和掌握,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
所谓理解,是一个复杂的抽象思维过程,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推理和概括,经过孩子的思维加工形成科学概念,掌握本质和规律。
这个过程要当堂进行。切忌不思考只等老师讲结论,凡是跳过认识事物的思考过程而死记硬背结论的,往往是一知半解,虽然结论背下来了,可没有真正理解,到做题时还是不会。理解的关键是动脑筋。
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老师讲到哪里,思路就跟到哪里;老师讲什么问题,就理解什么问题,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听讲时做到理解与记忆同步。凡是能当堂记忆的一定要当堂记住。优秀的学生都是上课边听、边理解、边记忆,当老师讲完一个问题时,就把老师讲的内容迅速回忆一遍,当堂记得差不多了,下课稍一复习就记住了。注意要先理解后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听讲时,学生的思路不仅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要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引导思路理清楚。
在预习时可能理过,但不一定理清楚的地方,上课时就应特别注意。
弄清楚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是怎么从上节课发展来的、在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处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等等。
学生是否当堂掌握,检验办法,就是让孩子“复述”。
讲一讲语文讲什么了,数学讲什么了,这样就可以了解孩子听讲的专心程度了。如果孩子什么都学不上来,就说明没有好好听讲。具体做法:
首先,复述“讲课思路”:老师每节课从头至尾所走的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老师开头怎样引入的,中间怎样分析引导的,最后怎么解决的?这些都应瞻前顾后地认识清楚。
其次,复述“过路的关卡”的。一条大路不可能一直是直的,要看清有几道弯、几个关卡,这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老师是怎么带领学生过去的。
再次,时时“回头观望”。要清楚每转一个弯,每过一道关,是否顺利通达,还有没有“含糊”的地方。
最后,自我评价。有什么进步与收获,有什么感悟与体会。
六、讲法不同,听法不同
每个老师的讲课特点不同,听课方式也应该做到灵活机动。传统的讲授式,应以听懂为主,记好笔记。边讲授、边启发大家思考的,应顺着教师引导的思路,积极思考。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讲解的,应主动自学,独立思考,把预习中不懂的记下来,重点听、重点理解。采用讨论式的,应积极参与小组或全班讨论,踊跃发言,大胆质疑。先集中讲、后集中练或采用讲练交叉形式的,要随机应变按教师的指点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