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听了两节课,两节风格不同的课,一节数学讲评课,一节历史新授课。课型虽不相同,但上课的目的是一致的,想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课有所得。
第一课是数学课,讲评试卷,老师只顾在讲台上讲,也有少部分学生随老师思路认真听讲的,从全班看来,课的气氛相对沉闷,学生听课时,眼里无光,兴致不高,可想一节效果不会好到哪里。
我的建议,想上学生动起来。一老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中有学生,关注到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表情、眼神和动作,从中了解到有多少学生在听,他们的疑惑是什么,想听什么。二要让学生动起来,要提问学生,从中知道学生掌握的怎么样,要让学生练习,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三要走下讲台,观察学生做的情况,警示和提醒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听的第二节课是历史,讲的我还是满意的。一开堂,先让两个学生把预习情况上讲台进行讲解。美名曰小讲师。两个学生把思维导图在屏幕上展示出来,讲的非常清楚,理解也到位。让学生做思维导图,仅这招就非常厉害。想做好思维导图和讲解好,就要深入地研究课本,找到知识点,抓住知识间逻辑联系,培养了学生看教材,抓重点的能力和习惯。两个学生讲后,老师做了归纳与补充。之后,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分四个角色四个组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后分组发言,同学们口齿清晰,表达流畅,可见非当堂作秀,定是功在平时,养之有素。
一节好课有很多要素,我想核心在于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用多方法多途径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和理解其中,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力,让85%的学生达成目标。
听课有感
个性特质出天然,
精湛技艺靠磨炼。
好课要素记心间,调动学生最关键。
相互借鉴找短板,
切磋交流能发展。
三尺讲台堪圣坛,
桃丰李收果满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