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稀世“三宝”
(2022-11-07 17:10:01)
标签:
武汉杨光华 |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活在武汉的我们,有着真切的感受:如今的武汉,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武汉,位居中国地理中心,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城市”。武汉,拥有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城市,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武汉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面镜子。全球目前评出的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武汉是其中唯一的千万以上人口城市。
这一次,武汉向世界展现出湿地之美。查阅湿地大会的相关报道,武汉有三件“宝贝”吸引我:
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江猪子”);
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武汉鸭”);
东湖“水下森林”。
01
古代典籍中,存在着一片浩浩荡荡、水天相接的云梦泽。
武汉是一座生长在湿地上的城市,由4000年前古云梦泽历经气象万千演绎而来。
“两江浮广厦,三镇耸云中;渺渺千帆尽,滔滔碧浪东。”
这一座处处有湿地的千万人口超大城市,河流纵横交织,湖泊星罗棋布,典型湿地占市域面积近五分之一。
长江东去,汉水西来,汇聚江城。横穿武汉的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
长江,横贯东西,奔腾入海;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从西北往东南,奔腾入江。
两江在武汉交汇,写出一个“人”字。
166个湖泊和东西向山系镶嵌城中,云水相依,湖山相映。
2022年4月21日上午6时,在沌口长江大桥附近,10-12头江豚成群畅游的画面被人们捕捉到。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小型鲸类,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已有20余回,发现江豚近210头次。
憨态可掬的江豚,俗称“江猪子”。
古人将江豚视为野兽而非鱼类。将豚字进行拆分,豕(读音sh),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这个字的本来意思就是指猪。清人在《异鱼图》中,就将江豚画成猪头鱼身的样子。
10月24日,我国首头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育并存活的第二代小江豚“YYc”经社会征名,最终取名“汉宝”。
02
万里长江楚泽畔,城中烟树绿波漫。
武汉,是全球同纬度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湖泊型湿地的典型代表。
武汉,165条河流纵横交织;166座湖泊星罗棋布;
湿地面积240多万亩,占市域面积近五分之一;
432种野生动物栖息,408种维管束高等植物扎根,“湿地宝物”繁茂丰富。
武汉,位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既是留鸟的家园,也是候鸟的重要驿站。
每年数十万只候鸟披星戴月,在跋山涉水的旅程后,选择停留在这处港湾,卸下疲惫,养精蓄锐,准备下一次飞行。
湿地在地球表面所占的面积仅为6%,却为地球上约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
沉湖湿地,是云梦泽遗留的明珠,是江汉平原最大的典型淡水湖泊沼泽湿地。
近年来,青头潜鸭、东方白鹳、卷羽鹈鹕、白琵鹭等全球珍稀水禽,频频亮相沉湖湿地。
其中,全球极度濒危的青头潜鸭,在全球数量仅有1000只左右,被誉为“鸟中大熊猫”,又被戏称“武汉鸭”。
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为迁徙性鸟类。青头潜鸭体圆,头大,长相憨萌,雄鸟头颈近黑色,繁殖期泛绿色光泽,雌鸟体羽褐色。
每年3月中旬即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秋季于10月中旬开始迁往南方,少数迟至11月初。迁徙时集成10余只或数十只的小群飞行,队形常呈楔形。飞行高度一般不高,多呈低空飞行。
武汉市观鸟协会于近日开启了2022年越冬青头潜鸭调查。今年3月数据是401只!
在湖堤上,十几棵光秃秃的树木上站满了普通鸬鹚,整棵树都被鸟粪染成了白色。这道奇景被称作“鸬鹚树”。因为鸬鹚潜水捕鱼后会飞到树上晾晒羽毛。虽然这些枸树落满了鸟粪,但每年春天照样发芽、长叶。
2013年10月,沉湖湿地被国家林业局和湿地公约组织共同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这是武汉市目前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也是全国64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截至目前,武汉已建成5个市级以上的湿地自然保护区、10座省级以上的湿地公园。其中,国家级的湿地公园6座,是全国国家级湿地公园最多的省会城市。
03
“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鸥千百雏。”武汉有东湖,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东湖由10个湖泊共同组成,有着3300公顷的水域面积,34座山峰环湖而立,120个岛渚星罗棋布,近2万亩山林郁郁葱葱。
东湖是集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一体的风景区。
东湖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两千余万人次。
在这里,人们可以纵情山水、赏花游湖;102公里的世界级绿道是跑步和骑行爱好者的胜地,天长水阔的湖面是游泳、皮划艇等水上项目的天堂。
东湖,是家门口的青山绿水。我们看到的东湖,是地上的东湖、水中的东湖;我们看不到的东湖,还有水下的东湖。
2020年4月起,东湖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通过清理水体垃圾、设置分区围隔、种植沉水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措施,重构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水下森林”。目前已形成280万平方米“水下森林”,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320万平方米。
如今,东湖水下森林不断伸展,已连点成面超过东湖水域面积十分之一。
东湖,是一座宝藏湖、一片城市湿地,像一座大乐园、动植物的天堂,更像一个大空调、大空气净化器、大新风系统、温湿度调节装置。
2017年底,东湖绿道全面贯通,全长102公里,把东湖四周胜景连为一体。东湖绿道建成后,人们漫步湖边、畅游湖中,走进森林、登上山顶。
四季斑斓的东湖,成了野生动植物的天堂。水质逐步稳定进入类,部分水域甚至达到类,为40年来最好水平。
每年10月底,红嘴鸥、大雁、鸬鹚成群飞来过冬。今年初,人们在东湖发现诸多濒危、易危、近危物种,青头潜鸭、凤头鹰、白胸翡翠、虎纹蛙、赤腹鹰、红隼,纷纷现身湖光树影。
在武汉的湿地中,东湖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种类数量最多,除水杉外,还有苏铁、云南苏铁、银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年四季,东湖都有马拉松、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等活动。
如今的东湖,以城市绿心涅槃重生,不仅是生物多样性基因库,还是市民游客涤荡身心的好去处。
[后记]
滚滚长江东流,悠悠汉江西来。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百湖连珠,青山绿水。
4000年前,这里曾是烟波浩渺的古云梦泽。3500多年前的殷商盘龙城,揭开了武汉城市发展的序幕。
武汉,通江达海,曾是中国最早开埠的近代工商业城市之一。沈从文、老舍、郭沫若、萧红等,都曾在武汉居住生活。
而今,这里是连贯长江经济带、连接“一带一路”、联通世界的重要枢纽城市。最近十年间,武汉常住人口增加250多万人。
未来,超大城市之间的竞争,除了人口、产业、科创之外,将是自然生态、乐活宜居与幸福感的比拼。
武汉,天生江湖气魄,自在人间烟火。武汉,从大江大湖中来,享受着自然馈赠的“诗意栖居”。
所以,当前武汉买房时,更多考虑家门口的公园与湿地。商场、写字楼、小区园林可以复制,湿地、湖泊、江畔、公园等没法复制。鸟儿、鱼儿喜欢的地方,也是我们要回归的原乡。
清晨、傍晚、周末,到湖边绿道散步,消磨时光,就是惬意的生活。这种体验是无法用金钱衡量其价值的。
文|杨光华(地产写字人)
前一篇:大会后,武汉楼市怎么走?
后一篇:武汉天地的68套洋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