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货币(之十续) 财富,货币和养老金

(2008-12-29 06:32:17)
标签:

经济

杂谈

中国

【俺的废话】曾有读者问起中国的养老金问题,这里有一段谈这个。也有读者,认为这些经济上面的东东,不如国际关系看起来过瘾,可是不搞清这些东东,防忽悠力会太低,还是希望读者们,能够硬着头皮看下去。

 

 

流量型物品和存量型物品的一大区别,是在于存量型物品的买主,可以将其二次转卖,该物品可在社会中不限次数的不断转手而不耗损。而流量性物品,除了商业领域内的零售业以外,比较少出现这种情况,且其购买的目的,基本都是为了商品本身的使用。

 

于是,存量型物品和货币(尤其是贮藏起来暂不流通的货币)具有了一个共同的类似性质,这就是价值贮藏的功能。

 

事实上,人们通常所受的财富的概念,就是价值贮藏功能。

 

财富,和其子集——货币一样,是个人的宝贝,却是社会的负担,因为它依赖于社会提供产品流,才能让自己变得有意义。

 

货币,要经过货币——>日用产品这一道转换,才能实现其社会意义:完成供消费供使用的产品的分配功能。

财富,则要多一关,经过财富(存量型物品)——>货币——>日用产品这两道转换,才能实现。且一般来说,财富转换成货币这一步,对于个人来讲,往往是一个如同冰山逐渐融化的过程,逐步甩卖,得到货币流用于支付生活所需。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货币来接存量性物品这个大盘,是一个关键问题。

 

存量型物品的这个特性,使得他很容易造成社会的幻像。那就是因为人们习惯于盯住市价来计算自己持有的这些物品的价值,英文里即所谓“mark to market”,结果,这种存量型物品的买卖造就的成交货币价格,就仿佛成了这些物品的时价,从而导致这些财富物品价格的剧烈升降,仿佛人们仅仅通过买卖物品就能够创造或者消灭一大堆货币值出来。

其实这些忽然爆发忽然蒸发的货币值,都是虚幻之物。

 

今天虚拟经济实物经济似乎成了一些很时髦的词语,然而很少人严格的对这两个东西作出定义,其实,货币本身也是虚幻之物人造概念。从上述角度,似乎比较容易作出一个定义,那就是,凡是带动、牵涉了产品流的货币流动,即为实体经济,凡是不牵涉产品流,纯粹在存量型物品的买卖里滚动的那些买卖行为,就是虚拟经济。给虚拟物品定价的一些流行共识,如股票的折现定价法DCF等,扣除其可能涉及的公司治理的含义(如大量收购以获取控股权干涉经营管理,或者享受红利)以外,其实只不过是给这些存量型物品的价格评估提供一个借口而已。

 

所以存量型物品,其实和某些不参与流通的沉睡型货币一样,只是一个潜在购买力的角色,是社会在进行产品流转和货币流转的过程中悬在社会上的一个潜在的购买力包袱。这个悬挂包袱的游戏能否玩下去,决定于这些财富物品的拥有者决定要参与产品流购买的时候,是否有足够的货币来行使中间流动的功能,具体说来,就是有没有新的这些财富物品的买家,如果没有,那么这个世界上的财富总量,很可能就会掉下去一大截——仅仅因为无人喝彩无人接盘的原因。

 

在这个话题上,可以岔入一个例子,那就是养老金的概念。

 

养老金体系什么时候没问题,什么时候有问题?这个概念挺大,但咱今天抛开财务支付的细节,谈谈一个从及其基本的宏观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大问题,大基础,讨论的大前提,那就是:

 

养老金问题,不仅仅是财务问题,而且和生产能力连接在一起。

 

假设可使用的构成产品购买力的货币量如果不变或增加,但一个国家社会的生产能力因为老年化而萎缩,那么就算你财务上养老金充足(比如,老年化国家日本,其国民养老金投资于本国的股市,且从帐面上来看十分成功,财务运转完全没有问题),货币按照年轻时候定下的合同足额发放,但由于生产力不足,你拿到了钱的老年人也要面对物价上涨而忍饥受冻的命运。其实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的养老问题,说到底,要先服从于生产能力的根本性问题,然后才是养老金的支付问题,是否财务上亏空的问题。

 

像这种问题怎么办?两个思路,一个是老老实实进行技术革新,让更少的年轻人能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养活更多的老年人,另一个就是进行诓骗,让自己的这个钱变成国际大家庭愿意接受的支付手段,让其他国家接受咱这个未来不能兑现产品的,用其他国家的年轻人来养活本国的老年人,自己的社会变成寄生于其他社会之上的社会。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只是财务上的分配问题(谁的养老金帐户亏了,谁的养老金帐户赚了等等),从根本上来说,还要服从社会生产力的条件,如果解决了社会生产力问题,那么剩下来的无非只是分配调节,则大可运用货币搬移大法(下面谈货币来源会谈),如果社会生产力问题--产品来源没有解决,那么就会发现,无论财务运作上再怎么漂亮,养老金的帐面数字再怎么运作完美,等到真的要进入流通花费的时候,那些过去辛勤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人才发现自己老无所养,自己被账面数字给了几十年。

 

换句话说,养老金要没有问题,其实有两层:一层,是根本性的生产能力与老年人供养需求上的问题,是物质问题,另一层,是社会上每个退休老人的养老金帐户的处理、运作问题,是社会产品在大众之间的分配问题。一般来说,如果前一层没事,而后一层较为混乱,还较好解决;如果连前一层都出了问题(年轻人太少而生产供养老人的生产能力不足),那么才是真正火上屁股的真问题。目前中国尚属于第一种情形,但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提高生产劳动力的生产技能素质,那么很快就会面临真正的社会养老危机。这就是我们必须借这次金融危机进行腾笼换鸟,真正走出产业升级道路的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