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汶川大地震反思之五

(2008-05-17 10:15:48)
标签:

汶川

地震

救灾

四川

杂谈

汶川是大禹的故里。大禹是我们中华民族先祖里划时代的英雄人物。没有他领导的治水工程,中华民族是否会延续至今,恐怕是一个疑问。

汶川不 远的地方是都江堰。那里在几千年前的秦代产生出又一代我们民族的优秀人物李冰。李冰切开坚硬的花岗石,在玉垒山凿开了一个二十米宽的宝瓶口,引岷江水东 流,造就了富甲天下的天府之国。而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即使在汶川大地震的今天,都江堰工程仍然丝毫无损,继续发挥当年李冰设计的功能。

比 一比老祖宗,再看看今天我们自己,是否有些无地自容? 比如说,除了21余万座地震后倒塌的房屋外,400余座水电站的损害情况又如何?我们扪心自问,与我们的老祖宗相比,敢拍一拍胸脯,大声说: “我这个工程敢与李冰的都江堰相比,至少能用两千年!” 我们今天防洪抗洪的能力,我们今天修建水利工程的水平,敢不敢和大禹和李冰相比?

如 果你看了我前面的几篇反思,你会发觉,我并不注重建筑中的偷工减料和可能的贪污受贿,而是更注重普遍的,整体的,系统的方面。当然,我们可以说,某某学校 盖了七层高教学楼,而不是规定的五层,或者天花板用了不该用的建材,等等。但是,这些都是个案,不能解释为什么21余万万房屋倒塌的原因。如果我们只是把几个 犯法的责任者当作替罪羔羊,而不从更深一层想问题,我们就不会从中吸取教训,那么这死难的数万同胞就真的白死了。

正如我之前指出,当前中国建筑的防震标准根本不可能曾受这样强烈的一次地震。也就是说,根本就不该建这种混凝土方式的房子。那么我们应该建什么样的房子? 有没有国际先例?

我想问的是,李冰建设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时候,他有没有国际先例参考一下?

我们祖先里发明造纸的蔡伦,活字印刷的毕升,发明火药的,指南针的,拱桥的,火箭的,双向水闸的,隔离式船舱的,等等,有哪一位有国际先例可以参考?

说到地震的预测,我不由想起了差不多两千年前,东汉的张衡--我们民族又一位优秀的人物。他发明的地震仪在人类史上的贡献可以说是承先启后。为什么我们今天的预测地震的水平和减少地震杀伤力的能力,还不如美国?

也 许,我们今天的科学家们,工程师们,建筑师们,等等,太忙于学习西方的长处(和西方科学带来的局限),而忘了我们伟大的民族是充满了一个原创力的民族。今 天经历了两个世纪的衰落,我们至少有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但是我们的经济总量和GDP有多少是来自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出口加工业?有多少是出自科技创新?

这次大地震是不是启示我们,成不成为世界强国并不重要,和西方发达国家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创造出解决我们实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方式方法。也许,当我们这一代人真正可以发扬出我们的创造力,才可以面对我们伟大的祖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