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汶川大地震反思之三

(2008-05-16 04:32:19)
标签:

汶川

地震

四川

救灾

学校

中国

杂谈

分类: 文化历史

对此次大地震必然引发出关于房屋建筑质量,尤其是学校工程质量的争论。

首先要说的是,工程质量的好坏,其实就是一个字:钱。防震标准向上提一级,你的建筑成本就要加多一个零。比如在美国,任何一件小小的基建工程,动不动就以千万计。尤其是地震频繁的加州,花在防震的钱上,真是如流水一般。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一个贫富不均的世界,如果指望四川贫穷的山区如汶川,北川等等,要向加州看齐,可能不是这二,三十年可以做到的事。

即使比较我们的近邻日本,他们在钱上面并不缺乏,而且对防震有很多经验,在质量控制上,可以说得上世界第一。但是,一个7.2级的神户大地震同样夺走了超过6千条生命。不知7.9级的地震会造成多大损失?会不会象四川这样数万条生命化为轻烟?

其实,中国和所有世界中的穷国和发展中国家一样,在建设上不能象发达国家那样“奢侈”。没有可能用高成本来盖学校,不能用盖五个学校的钱来盖一个学校,结果使其他四个没有教室的学生们学业荒废。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矛盾呢?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建筑,不能是公用还是民居,可以在未来不再从我们人类的守护神变成死神?

1.应该对所有灾区的建筑进行评估,从工程质量,建筑设计,楼房高度,地基方式,建筑材料等等,发现哪些建筑在强震中存活的机率比较大。比如说,羌族人民传统的石头屋,显然不适合在强震区。在建筑材料方面,有没有可能尽量开发木式结构?比如美国的加州多以木屋为主,四川可不可以开发出以竹材料为主?

2.立法对建筑进行重新分类。不要只是由建筑面积和建筑高度作为主要考量因素,而应以实际使用人数来衡量。如果一个办公楼虽然面积要比学校大,楼层要比学校高,但是在里面的人却要少得多,学校的标准就不应该比办公楼低。

3.对专业工程公司进行严格管理和认证制度。每年由国家建设部门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公司才可以承接这类工程。

4.在落后的山区对建筑物高度进行限制,避免盲目攀比,以全村,全区,全镇和全县最高之类名义搞面子工程。

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看,地震灾害应该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大部分的中国国土处在地震带上,超过200个一百万人以上的城市处于7级地震风险的地方。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基于人多地少,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住在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的城市里。现实需要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像我们伟大的先贤一样,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出一种有别于今天的建筑形式。比如说,北京水立方的建筑材料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