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寺前映山红

标签:
情感散文白云寺映山红桐城桐梓山 |
分类: 行走记忆 |
三月底的一天,我去了一趟白云寺。
初听白云寺名,以为山高经常有白云缠绕。到了才知白云寺所在的山,并不高,海拔只有180米。天高云远,白云难以在此留步,但佛中人心有所念,自然就有白云。
我到达时,天阴沉着脸,小雨纷纷而下,微风里竟然带着冷冷的寒意。而整个的山被雨雾所包围,远处朦胧一片,近处绿意婆娑,桃花掩映,很美,就觉得这绝对是一幅纯自然的山水画。其实这幅画早就有,白云寺所在的山,是桐梓山,此山被旧时桐城文人誉为“桐梓晴岚”,是桐城八景之一。它与山下孔城下街的桐城八景之一的“孔城暮雪”相对应,并互为补充,令人产生着一些联想。
或许是下雨,又不是初一和十五,寺前冷清,只有我们一行几人。我不急于进寺,先是仰头看寺,寺在高处,几与天平,若是晴天,当然可见悠悠白云飘过。这是阴雨天,雾霭压得很深,山顶的大殿像在云里飘。再看四周,青山簇拥,一些树木在雨雾里露着忽高忽低的头颅。近处的一处山洼里,油菜花星星点点的开着,无疑调和着色彩。紧邻的一方池塘,云雾里忽隐忽现,像一个调皮的女孩不断地眨着眼睛。这些很美的景致,使我的呼吸舒坦,猛地,我就有了一种静的心情,静静地我就进寺。
不料,还没踏上寺前的台阶,就有一个不知是和尚还是居士的人走过来,说,进寺先到右边的屋里买香,不然不给进。闻此我有些愕然,我进过无数的庙,都是一切随缘,但他这话还是第一次听说。不由望望眼前庄重的庙宇,再回望来时的红尘,也突然就明白了,毕竟我们都还在尘世里,都未脱尽红尘。
有些生气了,也就不理这话,竟自进寺,上香,随缘,然后出来。上面仍有大殿,却没了心情上去,以至我错过了箱子石、仙人房、龙井池、壁子挂灯盏等景观。也该我与这些没有缘分,缘来缘去,我以为还是要随缘。
匆匆下了台阶,到了我们停车的地方。眼前忽然一亮,一株映山红,正笑吟吟地开在山边。走过去,风正好又吹起来,一树粉红色的花朵都在雨中颤动起来,多像一位害羞的少女啊。它触动我心底的柔软,也跟着它颤动起来。
这株映山红身边没有它的同类,有,也只在远远近近的山林中,陪伴它的只有附近的一些树和后面黄墙黑瓦的庙宇。看到它,莫名就有一种羡慕。它长得比一般映山红高,花开得尤其艳丽,并存在有一种傲然的成分。我见过很多的映山红,不是矮小就是有些矜持,都没有这株映山红的大方和爽朗。这是何因呢?从身边的映山红上,我无从找到答案。可它傲然以及不拘一格开放的样子,就不想再去找什么答案了。
白云寺我带着一种心情来了,又带着另一种心情走了,两种心情的不断交织,汇聚成了人生路上的标识。前面还有路,就沿着它继续地走下去吧。
http://s2/mw690/520be33fgd8b9ab4147f1&690
http://s5/mw690/520be33fgd8b9abf96d54&690
http://s12/mw690/520be33fgd8b9ac63cd5b&690
http://s8/mw690/520be33fgd8b9acf1b9c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