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意渚湖姜村

(2013-03-24 20:51:36)
标签:

采风

情感

渚湖姜村

散文

贵池

分类: 行走记忆
  
                                 写意渚湖姜村
                        文/图/光其军
  到渚湖姜村,正赶上江南三月的霏霏细雨,车子就在谜一样的雨雾中,将我们摇进了风景如画的村子,一下车,我就被突兀而至的美景迷醉了。只见村后的青山云雾苍茫,遮蔽着沟壑的神秘,但一些树木却忽高忽低的露出头颅,像是在与谁躲着迷藏。山下的田畴里,星星点点的油菜花在雨雾里飘浮着一层金黄,无疑温暖着眼睛。路边的一棵柳树上,细小的枝条上那些绿叶正迸发着绿色的活力,风中扭动着,像是在与我们招手。我忍不住就走到了柳树下,不小心就走进了美景里,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一处清澈的清泉就在柳树下,俯身看看,竟看到了泉水还在汩汩往上直冒。这是村人称之为龙眼的泉,自渚湖姜的先人发现这眼泉后,就从来没有干涸过,它养育着村落几百年来的子嗣,也灌溉着附近几百亩的土地。村里人对这眼泉,奉若神明,每逢舞龙灯时,总是先到泉口,走一圈,喝一口泉水,再到村里表演。我来时不是舞龙时节,就看不到这一流传已久的习俗,但我可以想象到朝拜的情景,这也令人陶醉。掬一捧泉水喝了,沁凉又带有微甜的感觉立即就在血脉中散开,这样的散开,很质感,使我对经历过岁月风霜的泉水的觉察又有了更深的体味。
  小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而春风又吹起来了,它就像一把柔韧的梳子,一遍遍地梳理着村子,使得村子层叠出一种沧桑。我不愿撑伞了,倒愿意接受雨水和春风的洗礼,以洗落一身的尘土,让我清爽的走进村子。春风还算和顺,它落在村口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黄连树上就停了下来,而我也停了下来,一抬头,竟看到树上的一只鸟也不动了,低着头好像在看什么。鸟的一边树枝上正挂着欢迎我们来此采风的横幅,又让我的心为之温暖。细观这些树枝,上面都露出了暗绿的嫩芽。树下的河边,草儿青青,它们掩盖了旧年的荒草。河水更加欢畅的流,一路都是欢歌笑语。再远处一点的就是有千年历史的银杏树,也披起了淡淡的绿装……这些生命都是清新的,都十分的透明,都十分的勃发,都经历过百般的磨难,从它们身上,就不难发现它们对新生活的期望、追求和憧憬。它们一一拂过面颊,就触动了心底的柔软。是的,每一个物象都是有生命的,只是谁也不能握住岁月的手,人亦如此。
  渚湖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是难得的一方净土。我在村口,就看到村后有山,山前有河,房屋古朴,竹林掩映,林木层叠,这岂是城市所有?沿河散居着几十户人家,很多房子都保持着古朴的风貌,这些房子几乎是麻石垒的基,白墙黑瓦,透着江南的韵味。而有些房子就是很现代的楼房了,应该是富裕起来的村民所建,它们夹杂在老旧的民居之间,也散发着一种不对称的美。我就随意地走进一户古朴的民居,就看到墙里面都是木结构,正中供着祖宗的排位,有一些物件挂在一边的木墙上,都是些平常之物,然而我看到了这些,竟觉得趣味很足。
  忽然一阵清脆的歌声悠悠的飘来,我一听,就楞住了,就问,这是什么民歌?陪同的人告诉我这就是罗城民歌,而且这个村子几乎人人能唱。听着歌声,看着眼前的景象,就明白了,原来是大自然的美景孕育了这些民歌和歌手。据介绍,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歌手姜秀珍就将罗城民歌唱到了北京,让世人第一次知道了罗城民歌。现在,渚湖姜村人姜梦玉又将它唱到了世界音乐殿堂,又使得罗城民歌声名鹊起。冒着细雨,我有幸进入姜梦玉的家亲耳聆听了她与丈夫的表演。果然,她丈夫一拉二胡,她就随音乐唱了起来。其声婉转清脆嘹亮,似是天籁之音,这一下就技惊四座,令我们如醉如痴。当一曲唱罢,有人告诉我,她的丈夫正患着感冒,正带病演奏呢,不由又使我敬佩起来。有一个女孩被其母亲引着站在了一户院落前,对我们唱起了罗城民歌,其时,所有的呼吸几乎停止了,只有女孩的歌在细雨中飘荡,只有我们相机的快门响个不停。依稀里,我的思绪随着歌声而飘,飘到云雾遮掩的远处,寻也不着。
  村庄的后面是一座宝山,山上古木参天,奇石林立,是个不错的风景佳地。其山有三个洞,分别为天洞、地洞和龙洞,它们深不可测,却洞洞相连,传说是这里的名人姜百担的藏宝洞。山的一侧岩石上就刻有姜百担的藏宝密语,只是至今都无人破解,说起这个姜百担,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曾经在景德镇遭人侮辱,便打出过一个“碗兜街”,而名留瓷都。在这个宝山的前面隔着民居大约几十米远的地方就是一条河,这是童河,河水清澈,亘古不息的在流着。河岸是花岗石铺成的路,光滑的样子,看来也被岁月磨得没了脾气。河上有桥,分别是建于明朝的怀亲、迎璋、继翁和萃宝桥,它们都小巧精致,都经历过历史的磨砺。我就看到,桥面的石板光滑,斑痕累累,桥身藤挂草垂,似乎都弥漫着古意和沧桑。更叫人称绝的是,在古老的继翁桥头,还有一圈用石头铺成的八卦形,我不解,就问陪同的支书,才得知这原来有个八卦亭,后来连同姜氏宗祠一同被毁了。后来我就在姜氏宗祠前,看到了那些依旧保存下来的巨大厚重的石鼓石栏石柱,我发现,它们虽静默,但都有着声响。
  河上的古桥都有着传说,但有一个传说,我不能忘,这就是我走过的第一座桥,这桥虽然名叫怀亲桥,然而我听其意却理解为女儿桥。因为我听说明朝这里有个姜老先生膝下只有唯一一个女儿,自幼聪明,因为爱情嫁给了一个穷秀才。秀才进京赶考去了,此女天天在桥头等着他归来。不料一次洪水冲垮了桥,在新建石桥的时候,为抵御妖怪,此女化作千斤石楔永远的守候着这座桥,等待着她的秀才归来。传说毕竟是传说,石桥却是现实的存在。我来这里,是为着采风,也为着暂时摆脱红尘的羁绊,能够静下心来。在这里,石桥的古朴和村庄的宁静,就让我有了舒适的快意。而此时的霏霏细雨,扯不断,却让心灵与自然有着巧妙的契合,这都是些轻微而喜悦的诗意啊。我知道我来了还得走,我是牵不动这些故事,但我可以记住这些故事啊!
  不长的时间,我就绕着村子转了一圈,回到村口,我再看渚湖村,村子依旧安然,新和旧的房屋,雨雾中或高或低的还在存在着,有着别一样的美,让我的心头很热。而这些房屋的后面,云雾依旧缠绕着山岚,让山就没在了云雾里,令人捉摸不透。面前的溪水,水依旧清澈,坦然的流淌,我看到的一条鱼,正在悠闲的游,令人想着变作一条鱼,在渚湖村的河里游着多好。我在村口的泉前,停了一下,有人去喝水,有人拿了瓶子去装水,我什么都不做,只瞥了一眼,我就把渚湖村映在了心里。
  临走,我不忘回望。虽然我渐行渐远,但渚湖村这幅画却更加的明晰,就知晓了渚湖村实在是个神奇的地方,它让我们对生活永远都向往着美好。感谢渚湖村,让我的生命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的有着向往。
  http://s4/mw690/520be33fgd8ab2bfe1e43&690

http://s2/mw690/520be33fgd8ab2cc83451&690

http://s11/mw690/520be33fgd8ab2d7b7a4a&690

http://s3/mw690/520be33fgd8ab2f300f02&690

http://s16/mw690/520be33fgd8ab2feaf7cf&690

http://s2/mw690/520be33fgd8ab309064c1&690

http://s14/mw690/520be33fgd8ab31848b7d&690

http://s11/mw690/520be33fgd8ab32788f1a&690

http://s8/mw690/520be33fgd8ab352f10b7&690

http://s5/mw690/520be33fg7c111ef8d0b4&690

http://s2/mw690/520be33fgd8ab365d7751&690

http://s15/mw690/520be33fgd8ab3700630e&690

http://s5/mw690/520be33fgd8ab37a928e4&690

http://s15/mw690/520be33fgd8ab39b6ab0e&690

http://s7/mw690/520be33fgd8ab3b00cdf6&690

http://s10/mw690/520be33fgd8ab40cc5aa9&690
http://s2/mw690/520be33fg7c145c44c01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动静杏花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