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英经典爱情诗歌之意象比较

(2010-06-20 15:48:52)
标签:

教育

 

中英经典爱情诗歌之意象比较

 

摘要:意象在中英经典爱情诗歌中的应用极其广泛。本文试着通过品读与赏析部分中英经典爱情诗歌,从中挑选出一些经典爱情意象来研究,试图解释意象并比较其中的意象使用。由于种种差异,中西方对意象的运用偏好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相异点。经过对意象的研究,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鉴赏爱情诗歌,提高对整首诗的审美感。

关键词:中英,经典爱情诗歌,意象,比较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lassic Romantic Poetry

 

Abstract: Imag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lassic Romantic Poetry.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some representative love images by reading and appreciating a number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lassic Romantic Poetry. It aims at explaining what the image is and comparing the use of images in those poems. Due to various kinds of differences among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poets have both similar and different preferences for choosing the image to convey their love. Readers’ appreciation and aesthetical ability can be enhanced through the study and the comparison.

 

Key words: Chinese and English, classic Romantic Poetry, image, comparison

 

诗歌——— 生命深处最柔美的情怀,文学史上最唯美的文字,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永恒的主题”著称的爱情诗歌更是如此,不管在中国或在西方,它们都是诗人内心情感尽情尽意的倾泻,人类有太多迫切又微妙的情感,无法通过平凡的语言而选择凭借诗歌来表达。不可否认,一首爱情诗的唯美与生动,往往和诗人所借用来抒发感情的意象息息相关。

诗歌作为一种以最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最强烈感情的文学形式,诗人对意象的运用自然是不足为奇的。著名文学教授陈植锷在其著作《诗歌意象论》一书中就曾写道: 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 1 ]国意象主义创始人庞德也说:“一生创作一个意象胜于制造大量作品。”[15]由此可见,能否成功地运用意象对于诗歌的创作是极其重要的。

在中国与西方爱情诗歌中,出现了许多经典恒久之作,由于世界之大带来的各地历史、文化、社会以及语言等等差异,中英爱情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既拥有相同点,也散发出截然不同的芬芳。本文主要是通过品读与赏析一些中英经典爱情诗歌,试图解释意象以及对中英文的意象使用进行比较。

一.         解密意象

谈及意象,也许有些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英语单词“image”,也许有些人会认为中国诗歌当中的意象是由外国传入的。其实不然,意象这个词早在很久之前就已从中国源生,意象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舶去西方。作为意象派领袖,美国意象派作家庞德就是通过阅读和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发现诗人从不直接谈出他的看法,而是通过意象表现一切,才领悟到意象艺术。

那么到底何为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诗人思想或情感的负载体,它将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相结合,让读者对诗人所要表达的东西有亲临其境的感觉。更深入地讲,意象,在汉语的构词法中,是先抽象后具象的复合名词,它包括抽象的主观的“意”与具体的客观的“象”两个方面,是“意”(诗人主观的审美思想与审美感情)与“象”(作为审美客体的现实生活的景物、事象与场景)在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中的和谐交融和辩证统一,这种交融和统一,就是意象美所诞生的摇篮[12]。若要对一首诗歌进行品读、赏析或审美,离开研究意象的使用是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的。意象是诗歌中不可忽视的优美范畴。

由此可知,在爱情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其作用就是帮助唯美地传递诗人对所爱的人的真挚爱情,将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生动具体、更灵动鲜活以及更淋漓尽致。比如:徐迟《恋女的篱笆》:“你的头发是一道篱笆,/当你羞涩一笑时,/紫竹绕住了那儿的人家。”诗中的“头发”意象妩媚,注入诗人缱绻的主体恋情,具有澄澈的审美领域的情爱特征。艾米莉·狄金森《让我成为你的夏季》:“让我成为你的夏季,/当夏季的日子悄然流逝!/让我成为你耳边的音乐,当夜莺/和金鹰都停止歌唱!/让我为你开花,除却墓地,/我的鲜花将成行盛开!/请采撷我吧——银莲花——/我是你的花朵——永远为你盛开!”诗中运用了“夏季”这个意象来使诗人热烈的爱情具体化,而与之相关的“音乐”、“鸟儿”、“花朵”等意象群都是从这个意象衍生出来的。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西方同样也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不管怎样,爱情诗是中西方在文学上永远追求与歌颂的主题之一。在很多中英爱情诗歌中,诗人们均倾向于借用世间万物作为意象,寄托诗人们丰富却难以表达的情感。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存在种种差异,诗人们在诗中惯用的爱情意象也随之而有同有异。

二.         中英经典爱情诗意象之异曲同工

1.  沧海之恋

大海——奥妙而广阔,一望无际,气势磅礴。大海具备的特点是无国界的,而且它的象征意义也几乎是无争议的。一首好诗就在于诗人懂得如何驾驭意象,因此中西方的文人都不可能忽视富有强大爆发力的大海的存在。中英爱情诗中,运用“大海”作为爱情意象的,无非都是为了表达诗人们坚定不渝和天长地久的爱情,关于这点,两者有着不少相似性。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

这是元稹为悼念亡妻所作,表达对妻子的思念、爱慕与忠贞。“沧海”是世间最美丽的、无与伦比的景致之一,又是千年永久的存在物。诗人将夫妻情深寄托于“沧海”,该意象有一种豪宕壮美的气势,再阅读最后两句,纵使美女如云,诗人也不想理睬,自己就好像已是半个出家人。由此可见,“沧海”的意象更是能见证他们爱情的深厚与坚贞,诗人将永远守护其与妻子之间的爱情恒古不灭。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到西方的“沧海”中,西德尼·兰尼尔的《晚曲》,“看吧,亲爱的,放眼看那黄沙的尽头,/夕阳与大海正在幽会亲吻;....../落日融入了葡萄红酒般的大海;......”此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渲染出浪漫的爱情色彩,衬托出诗人对爱情的歌唱与赞美。不过,我们主要赏析“大海”这个意象的作用。诗人一开始就将夕阳与大海比作一对恋人,大海与落日相拥亲吻壮观的景色让读者深刻感觉到这对恋人的爱情会比恒远的太阳和大海还要长久,而谁都没办法把落日和大海分离,衬托出了恋人们的死至不渝。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我会永远爱你,亲爱的。/一直到沧海枯竭。......”,在此,诗人对恋人的爱是那样真切、深情和热烈,“沧海枯竭”象征了海枯石烂、坚定不移的爱情。

总之,千载之下,沧海之恋是中西方痴情儿女都期盼与倡导的。

2.  星星生情。

纵观许多中英经典爱情诗歌,以“星星”作为意象的英文爱情诗歌比比皆是,而且这一表现手法也早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在中国,寄爱情于星星的诗歌却极不常见,但极不常见并不等于没有。如: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柕。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

诗中的“牵牛星”和“织女星”这两个意象道出了中国牛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借以抒发不满恋爱不自由的现实感,表达有情人咫尺天涯、不成眷属的哀怨。最后两句还写出双星可望不可及的凄苦神态,因为有银河的相隔,它们只能含情相视、相思。

中国的爱情星空比较暗淡孤单,但西方的天空却是星辰闪耀,众多诗人都亲睐“星星”意象。威廉·华兹华斯《她住在人迹罕至》,“她美丽若夜空星辰,/独此一颗。......”她的美犹如天上的金星,是诗人心中的维纳斯。乔治·戈登·拜伦《她行走在美的光彩中》,“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像无云的夜空繁星闪烁,......”夜空意象意味着黑暗,诗人通过“繁星”这意象描写她的美,使得读者一开始就能够被她的外在美所吸引,从而发现后面引出的内在美。约翰·济慈《灿烂的星》,“灿烂的星啊,/但愿我能如你般坚定,/但我不愿如孤寂的星光在夜空高悬,/像自然耐心无眠的隐士般永睁着双眼,......”这是诗人即将离别人世并且知道与爱人爱情无望之时所作,他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高悬在夜空的灿烂“星星”,希望自己能够像星星一样坚定不移地追求世间真实而甜蜜的爱情,但星星的世界是冷漠无声的,诗人害怕身受孤独之中。“星星”这一意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的爱情观。

3.  花类传情。

不论是阅读英文,亦或是遨游于中文之经典爱情诗歌中,都会发现诗人们偏向于凭借各种各样的花来传情。但,同样是表达爱情,诗人却根据各自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或爱好选用了不同的花作为意象。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忧愁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戴望舒《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写给他的初恋情人的,该诗一直围绕着“丁香”这个意象而展开,道出了诗人对理想爱人的憧憬、追求,以及理想爱情失落之后内心凄婉迷茫与彷徨惆怅。戴望舒把自己的忧伤寄托在这条巷子里,幻想着有丁香一样的姑娘来到自己的身旁。可是他却迷茫,他迷茫“那丁香一样的姑娘”所在何方,但是他又迫切希望能遇上她。丁香——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梦想,这就是戴望舒在《雨巷》里给我们呈现出的梦幻悲凉的意象。而且,丁香是中国历代诗人描写爱情的隐语。如李商隐的《代赠》、南唐中主李璟《摊破浣溪沙》、近代王国维《点绛唇》等,都运用“丁香”作为意象,因为丁香的凄美含情恰如美人憔悴的红颜、寂寞的幽馨与清愁,是形神合一的喻设。不过,在热情豪放的西方文化里,丁香的淡雅实在是不能跟色泽鲜艳的玫瑰和紫罗兰相比,“玫瑰”和“紫罗兰”是西方诗人都倾爱的爱情意象。最经典的诗歌当然莫过于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以及华兹华斯的《她住在人迹罕至》了。

啊,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

六月里刚刚绽放,娇艳芬芳;

啊,我的爱人像一首甜美动人的乐曲,

甜蜜和谐,悦耳悠扬。 ......

                   ————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

这是彭斯最为脍炙人口的爱情名诗,诗人把爱人比作鲜艳欲滴的红玫瑰,一下子就将恋人的美丽写得活灵活现,从而让读者也能对她的美充满无限的向往。夏日里的玫瑰有着火辣辣的热情与活力,总是吸引着别人的眼球。诗人运用“玫瑰”这一意象,道出了自己爱人的美丽容颜以及自己对其的迷恋,最终使得诗人发出了海枯石烂、坚贞不渝的爱情誓言。

她住在人迹罕至,

在美丽的多佛泉边,

一位无人赞美,

少人怜爱的姑娘:

 

像长满青苔的石头旁的紫罗兰,

在世人的眼中半隐半现;

她美丽若夜空星辰,独此一颗。 ......

                   ————威廉·华兹华斯的《她住在人迹罕至》

美丽纯洁的露西居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虽无人赞美,少人怜爱,但对于诗人来说露西的美若空谷幽兰,诗人用了一个富有深意的幽径中的“紫罗兰”意象,形象得描述了她的形体美。她的美曾经在大自然中绽放过,成为诗人心中爱与美的化身。

“花”是用来描绘女子的最好意象之一,全世界的诗人都通用这意象来诠释他们真挚的情感。只是中国诗人趋向于运用色泽清淡的花,可以看出中国人性格上的含蓄内敛;而西方诗人则偏爱色泽浓郁的,显示出西方言情热烈、奔放的格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