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宸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得名于著名的拱宸桥。这里曾是清末民初的热闹河埠集镇,也是杭州工业文化的发源地。如今,它以“老杭州的非遗生活”为主题,深入挖掘“非遗”和“国医”文化,成为了一个时尚且充满休闲气息的历史文化街区。
舒羽咖啡馆坐落于桥西直街1号,毗邻四百年历史的拱宸桥畔,由青年诗人舒羽创办。舒羽咖啡集诗歌、绘画、音乐、文创等一体,是一家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人文特色咖啡馆。

沿着桥西直街往南走

张大仙庙,位于拱宸桥附近,是为了纪念张胜贵道长而建的。张道长是湖北蕲水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从大运河来到拱宸桥畔定居。他精通医术,心地善良。在他去世后,拱宸桥地区的百姓自发筹资为他安葬,并在墓庐处扩建为祠堂,称为“张大仙庙”。
张大仙庙前面的“紫气东来”照壁
照壁背面还有一副巨幅浮雕,浮雕上有传说中的张胜贵道长,还有巍峨的拱宸桥和一只老鹰。
张大仙庙的正门是坐西向东
张大仙庙简介
照壁后面,南侧。
《张大仙道行碑》
《黄帝阴符经》
北侧
《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篇》
《重建张大仙庙记》
进入张大仙庙
解放初期,张大仙庙属于全真道宫观,主持是诸真培道长。1957年,诸真培道长因故离庙,前往玉皇山福星观常住。张大仙墓在1958年被拆除,大仙庙改为“关怀医院”。随着城市的发展,原先的张大仙庙址及周边街弄已拆建成“运河广场”,庙门原址立了一座“南北牌坊”。
2008年,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委员会复建桥西历史街区,为振兴道教文化,弘扬张大仙历史功绩,与杭州市道教协会几经磋议,决定在桥西原道教三官殿遗址重建张大仙庙。重建后的张大仙庙坐落于拱宸桥桥西直街六号,仿古砖木结构,古朴庄严,有照壁、回廊、山门、正殿、西厢房,山门口碑厩以及青砖雕刻的“紫气东来”牌坊等建筑,总占地面积约二亩。
南侧墙壁上(正对大殿)的是“和光同尘”照壁
西面墙壁上是“忠孝节义”四个大字
北侧是张大仙庙正殿
张大仙因乐善好施、医术高超而广受尊敬,被誉为“运河第一仙”。
正殿里供奉正张大仙像
金诃堂,一家医药店。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桥西如意里的世经缫丝厂安装自备发电机,首创夜班照明,成为浙江省亮起第一盏电灯的地方。也是这一年,通益公纱厂在此成立,成为20世纪初浙江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最具社会影响的近代棉纺织工厂之一。
小看见灯亮高兴德手舞足蹈
同和里
巷子里有一面浮雕墙,浮雕上刻画了好多名人与这里的联系,他们或从这里坐船出发,或到这里办事。
加载中,请稍候......